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争议持续了百年!熊猫到底是熊还是猫?

核心提示:小熊猫这个物种先于大熊猫被命名,有些科学家认为这种“黑白熊”更接近小熊猫,有些认为更接近熊,争议持续了百年。德国人将大熊猫称为“竹子熊”,认为它是熊的一种,英语国家则称之为“熊猫”(panda),将它与小熊猫并列。

《来自中国的礼物:

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100年》

[英]亨利·尼科尔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争议持续了百年。德国人将大熊猫称为“竹子熊”,认为它是熊的一种,英语国家则称之为“熊猫”(panda),将它与小熊猫并列。

■陈梦溪

《来自中国的礼物: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100年》是新知文库第100本,一个月前刚刚出版。在关注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等故事后,新知文库选择了大熊猫与人类的100年的故事作为这套书的节点,实在是因为大熊猫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貌憨厚、动作温吞、有着浓浓黑眼圈的大猫熊,绝对是地球上最惹人怜爱的动物之一。但是提起它的过去,我们所知道的却出奇的少。熊猫自古生长在中国的四川和陕西,可是历史文献里却几乎没有关于它的记载。是害羞的猫熊总是躲着人类远远的,还是古代中国人无法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动物?另外,熊猫或者说猫熊,到底是熊还是猫?为什么又有人说它其实是浣熊,而明明是肉食动物,为什么又只爱吃竹子?它真的是性冷淡,需要人类播放春宫片看吗?人类为猫熊所做的最重要的保育是什么?人见人爱的熊猫又如何为其“老东家”打开新世纪的外交大门?

《来自中国的礼物: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100年》关注时下热门的博物学主题,展现了人类从猎杀到保护的历史。大熊猫从濒危降到易危,展现了和谐生态的建设成就。本书外国人讲述的有关中国的故事,大熊猫是中国形象的代言,作者多次来中国采访,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书中还具有吸引人的有关清代、民国、新中国的政治外交史,以及借助熊猫的国际交流史。

这本书的作者亨利·尼科尔斯是专门从事自然科学写作的记者与作家,关心演化、生态、环保等议题。他凭着深入浅出、轻松诙谐的文笔,以及在科学、历史与人文之间自在穿梭的功力,在世界知名报刊如《自然》《独立报》上已发表上百篇文章。他的上一本书《寂寞的乔治》讲述的是加拉巴戈群岛上的一只陆龟,在2006年获选为英国《卫报》的一流好书奖。这次他又下了一番功夫讲了一个熊猫的故事:

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作为第一个亲眼目睹大熊猫的西方博物学者,看到了“一只完美的、黑白分明的熊”。他的“发现”让大熊猫有了动物物种的科学描述,熊猫从此开始“风靡全球”。

那么为什么在此之前,熊猫很少被记录到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呢?我猜,这可能是因为野生熊猫擅长隐藏,也惧怕人类,听到人声就跑远了。中国林业局在过去几十年曾四次声势浩大地进行大熊猫调查,即使确定野生熊猫的数量超过千只(第四次调查在2015年公布的最终数据是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1864只,圈养大熊猫375只),但也很少有人见到其真身,所以大多数时候只能通过它们的粪便、脚印等来统计。古书《尔雅》中有记载一种“似虎似熊”的动物,可能是熊猫;16世纪李时珍曾记录过一种“居于四川的食竹动物”,管它叫貘,也可能是熊猫;《诗经毛氏传》中“白虎黑文”的驺虞也有点像。但谁都不确定哪是对熊猫的记录。确实,关于大熊猫的艺术品也是直到19世纪才出现,在此之前生活了千万年的野生熊猫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

熊猫真是谜一样的动物,它从命名和物种界定开始就充满了争议。小熊猫这个物种先于大熊猫被命名,有些科学家认为这种“黑白熊”更接近小熊猫,有些认为更接近熊,争议持续了百年。德国人将大熊猫称为“竹子熊”,认为它是熊的一种,英语国家则称之为“熊猫”(panda),将它与小熊猫并列。随着科技的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科学家们提取的大熊猫的血清,看其中抗体更容易与熊还是小熊猫的蛋白结合。测试结果是大熊猫更接近熊。

上世纪八十年代,科学家们开始用分子方法——DNA-DNA杂交比对法去对比大熊猫与其它动物的基因相似性。他们使用最新的染色技术,细致地检查大熊猫的染色体。虽然大部分的熊有74条染色体,而大熊猫只有42条,但其染色体片段之间有惊人的相似。这个结果似乎也更倾向于大熊猫属于熊。“熊猫之父”胡锦矗是20世纪80年代首次针对野生熊猫的正式研究的负责人之一,他根据大熊猫与小熊猫粪便的相似性等认为,应该将大熊猫与小熊猫共同列在一个独立的类别中。动物学家乔治·沙勒似乎同意这个说法,他在《最后的熊猫》一书中认为熊猫并不是熊的一种,而是独一无二的:“熊猫就是熊猫”,作者称这种命名充满了浪漫色彩。大熊猫在2010年接受了完整的研究,做出了所有基因组的排序,结论很明显:熊猫属于熊科。作者用曲折回环、一波三折的叙述讲述了对熊猫的研究。

着名大熊猫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看来,在中国政府和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大熊猫目前已经从“濒危”降到“易危”等级,有望与人类常伴左右。许多野生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圈养熊猫的野外化归、圈养熊猫繁育的困难……通过大熊猫的过去或许能看到它们的未来,而我们与熊猫要一起面对的还有很多。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尹艳丽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