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小米集团在港挂牌首日惨遭破发。《金证券》记者朋友圈中市场人士发出的视频显示,在当日的小米答谢晚宴上,为了安抚人心,雷军表示,“我可是帮助A轮投资者500万美金,赚了866倍。”他同时承诺,要让挂牌首日买入小米股份的人赚一倍。
昨日,小米股价回到了发行价上方,但这仍然无法掩盖一个事实:众多独角兽争相上市,随着破发效应蔓延,近一两年入局的PE(股权投资)大多都套着呢!由于此前热钱过度追捧,一批明星互联网企业在一级市场估值上涨过快催生泡沫,二级市场投资者并不买账,导致如今韭菜割到了资本大佬头上。
投资收益赶不上银行存款
《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在这次IPO之前,小米一共完成了九轮融资,总融资规模为15亿美元。小米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是2014年底的F轮,融资额约10亿美元,其中F-1系列估值约46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All-stars、DST、GIC、厚朴投资和云锋基金等机构;F-2系列估值约420亿美元,这轮融资直到2017年8月24日才结束。
通过对比发现,F-1轮与F-2轮相差超过两年,但是估值却走低了近10%。其中的关键原因可能是,小米2016年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2%,拖了估值后腿。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5月3日小米发布招股书以后,小米估值从最初的1000亿美元,一路下滑至最终的543亿美元。
如果以17港元的发行价计算,在近4年的时间里,小米F-1轮投资者的回报率仅为7%,甚至赶不上银行存款收益。而按小米与优先股股东之间的协议约定,如果小米在2019年12月23日前没有完成合格上市则需要赎回,赎回价格是发行价加8%应计利息及已宣派但未支付股息。也就是说,如果小米没有按期完成IPO,投资者理论上至少有年化8%的保底收益。
资本大佬失意“独角兽”
小米的F轮投资者好歹略有浮盈,相比而言,其他独角兽的投资者是要被求心理阴影面积的。《金证券》记者注意到,今年4月5日,平安好医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每股发行价为54.80港元,结果公司上市首日即告破发,7月6日创下上市以来的低点42.5港元。
资料显示,2017年12月,平安好医生曾获软银集团的IPO前投资4亿美元,获得6720万股。以7月10日的收盘价45.55港元计算,软银集团手中这部分股权对应的市值约为3.9亿美元,甚至没有回本。
要论悲惨,莫过于二手车电商优信的背后“潜伏者”们。这家公司于今年6月27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每股9美元,总市值27.61亿美元。这被外界称之为“流血上市”,毕竟优信IPO前最后一轮融资约2.5亿美元,估值约32亿美元;2017年1月G轮时,优信融资5.1亿美元,估值约36亿美元。
根据此前一份新闻稿显示,“2017年1月15日,优信集团宣布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由TPG,Jeneration Capital,华新资本联合领投,华平、老虎环球基金、高瓴资本、KKR、光控众盈新产业基金、华晟资本等新老股东参与跟投。”
名单中的大佬可谓星光熠熠,如今,优信的最新市值不过22.4亿美元,这也意味着相当多的投资机构亏掉了三成多的本金。
传统韭菜不愿意接盘了
“整个市场正在为前期的投资泡沫埋单。”《金证券》记者接触的深圳PE直言,受市场风向和舆论造势影响,从去年开始一批明星互联网企业的估值膨胀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比如一家拟IPO独角兽企业,去年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估值从86亿元涨至120亿元,增幅达到四成。实际上,与其在美上市的竞争对手相比,这家企业的业绩不在同一个量级。
一直以来,圈子里都在戏称,一级市场的食物链是:天使的盘VC接,VC的盘PE接,PE 的盘上市之后“大妈”接??俗称“割韭菜”。前期投资机构的赚钱效应,是构建在其他人愿意加倍埋单的前提下,可现在,传统意义的“韭菜们”不愿意接了。
事实上,近期一批互联网、新技术企业都是带着几亿甚至几十亿的亏损成绩单上市,这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心存疑虑。部分企业之所以“带血上市”、“带伤上市”,一方面是经过旷日持久的烧钱大战,饶有资本大佬施以援手,这些企业仍然钱不够花;另一方面,资本入局后急于套现,加上只烧钱难盈利的“独角兽”如果不能快速进入二级市场,将不再有翻身机会,种种因素均逼使企业走上匆匆上市之路。
这直接导致巨大反差:明星企业上市前各方追捧,上市后却一路受挫。在前述人士看来,“只有让投资机构尝到苦头,市场上的估值泡沫才能戳破。”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