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股走势疲弱,指数大幅调整,大量个股股价泥沙俱下。在市值遭遇萎缩困境之际,不少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回购方案,截至7月3日,上市公司回购预案中拟投入资金合计超过100亿元,向市场传达出对公司股价的信心。上市公司回购自家股票常被视为主动稳定股价之举,但是,有些回购背后却隐藏着公司“自救”的无奈之举,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仔细辨别回购的动机,不能轻易一概视为利好。
回购大潮展露信心
*ST东凌3日晚间披露股份回购预案,拟用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6元/股。
在疲弱的市场中,*ST东凌只是抛出回购方案其中一家上市公司。今年6月份,A股加速下挫,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回购预案。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7月3日,已经有53家上市公布回购预案,拟回购资金总额达158.72亿元。其中,东方雨虹、华铁股份、启迪桑德和华业资本四家公司均抛出总额10亿资金回购方案。
除了推出回购预案,一些上市公司已经拿出真金白银回购公司股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苏宁易购、海南海药、均胜电子、梦网集团、新邦制药大手笔回购,目前在股份回购方面已分别支付金额近10亿元、5.1亿元、4.97亿元、4.58亿元和3亿元。
在回购目的上,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主要用于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注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等方面。大手笔回购股票的苏宁易购就把回购股票用来低价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公司回购股份成交均价为13.68元,而其拟推出的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持股价格仅为6.84元,涉及员工不超过1600人。
市场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回购自家股份不仅能稳定股价、增厚每股收益,还能优化资本结构、强化对上市公司控股权。
抛出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也多是为了彰显对于公司股价的信心。近日发布回购计划的海兰信与亚太科技直接在公告中指出,“回购是基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为了有效维护广大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完善公司长效激励机制。”
仔细甄别回购利好
参考海外成熟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大力度回购往往是支撑市场长期走牛的基础之一。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国上市公司累计回购规模逾6700亿美元,已超去年全年水平。苹果、微软等大公司都曾大手笔回购公司股份。据瑞银测算,今年美国回购股票、派股息等活动的总规模将达到2.5万亿美元,相当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市值的10%和美国GDP的12.5%。
与美股上市公司不断在牛市期间回购股份不同,A股的回购方案往往集中发生在熊市阶段,上市公司回购股票更多是为了“自救”。
在近期公布回购的上市公司中,不少就存在股权质押爆仓的风险。2日晚间,东方雨虹公布总额不超过10亿元的回购计划,而此前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卫国已多次进行股票质押。公司公告显示,截至6月30日已累计质押3.7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79%,占其所持股份的81.36%。要知道,在6月至今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东方雨虹下跌已近30%,股价大跌对大股东股权质押形成巨大压力。
中投恒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少波对记者表示,近期A股连续下挫,不少质押盘面临爆仓风险,上市公司推出回购不少是出于保护公司股价的考虑,防范跌幅扩大,股价触及更低点位。
“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回购对上市公司的股价支撑作用并不能立竿见影,市场非理性下跌往往难以阻挡,回购股票并不意味着股价会立刻企稳。投资者可以关注推出大规模回购方案的上市公司,这些股票在大盘企稳后可能会有较好表现。不过,回购并不一定能支撑股价长期走强,投资者还应该更多结合上市公司基本面来综合判断股票的投资价值。” 余少波指出。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