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机器人记者来了!成稿虽快但仍需人工参与和观察

核心提示:不仅小封,新华社也发布媒体大脑2.0——“MAGIC”智能生产平台,首次应用于世界杯报道中。对此,不少人好奇,当媒体遇上人工智能,还能有啥“特异功能”?

图文无关

世界杯鏖战正酣,见证绿茵场上惊喜的不仅有带“长枪短炮”的记者,更有不少机器人记者实时发布速报和赛果。最新数据显示,封面新闻机器人记者小封在世界杯期间总发稿542条,全网总阅读量过2亿。随着媒体智能化时代到来,既能采又会写的机器人记者日益吸引行业内外的关注。

不仅小封,新华社也发布媒体大脑2.0——“MAGIC”智能生产平台,首次应用于世界杯报道中。对此,不少人好奇,当媒体遇上人工智能,还能有啥“特异功能”?

去年12月,新华社发布“媒体大脑”,并生成首条2分08秒的视频新闻。这条视频计算耗时只有10.3秒,意味着人工智能在媒体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记者了解到,“媒体大脑”是国内第一个媒体AI平台。它包括智能媒体生产平台、新闻分发、采蜜、版权监测、人脸核查、用户画像、智能会话、语音合成等8个功能,覆盖从线索、策划、采访、生产、分发、反馈等全新闻链路。

“‘媒体大脑’最具特色的功能,莫过于10秒写稿了。”新华智云相关负责人说,智能媒体生产平台系统具备智能分析视频内容的能力,从传感器设备智能识别、检测而获取新闻线索,从而极速生产富媒体内容,生成文字、图片、语音、视频、数据可视化内容。“它还可判断新闻价值,选取报道角度,实时生产数据新闻。”

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它成稿虽快,目前人工参与和观察不可避免。“首先‘媒体大脑’产出的内容及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工经验和反馈;其次在判断暴力、敏感等内容时,现有技术可初步筛选和校对,但最终还需人再校对。

当摄像头和芯片学会了采集和发布信息,很多从业人员有被机器人取代的担忧。在新华社工作人员田光雨看来,人的人文视角和思想深度是机器人无法替代的,“但人工智能能为新闻生产提供更便利快捷的创作平台。”

“机器人可完成简单的消息类新闻采写,但它缺少深度和情怀。有了它,我们就可以把重心放在需要深度分析和思考的通讯类稿件中,或放到如舆情监督、新闻线索的发现、稿件传播态势等领域。”田光雨补充道。

“希望‘媒体大脑’助力建设智能化编辑部,通过人与机器的有机结合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他认为,发展人工智能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人服务,让人采写的新闻更具思想性,更有内容。

新华社相关负责人此前强调,“媒体大脑”的出现,不是要取代记者和编辑,而是要在更高层面上把人与物的延伸连接起来,更快、更准、更智能地获得新闻线索和素材,赋能记者和编辑,帮媒体提高生产力。(记者肖婕妤 汤宁娜)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李书苗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