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团十八大报告提出多项共青团改革措施 亮点何在?

核心提示:其中,“共青团改革再出发”部分,针对共青团的管理、人才选拔、基层团建、服务青年等内容进行了重点阐述。包括五个亮点:推进团的领导机关工作运行管理纵向扁平化;探索打破职业、年龄、资历、级别限制的面向社会的团干部选配机制等。

团十八大开幕当天,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贺军科代表共青团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关于团十八大的报告,报告(实录版)提出,共青团改革永远在路上,全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再出发。

其中,“共青团改革再出发”部分,针对共青团的管理、人才选拔、基层团建、服务青年等内容进行了重点阐述。包括五个亮点:推进团的领导机关工作运行管理纵向扁平化;探索打破职业、年龄、资历、级别限制的面向社会的团干部选配机制;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园区、互联网行业等领域团建;推动完善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把资源向基层倾斜;积极延伸团的手臂,丰富团的神经末梢,打通与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北青报记者针对这五大亮点采访了与会的北京团代表,各界团代表针对报告(实录版)内容谈了自己的观点以及正在进行中的改革实践。

亮点一:团领导机关工作运行管理纵向扁平化

原文:

推进团的领导机关工作运行管理纵向扁平化。进一步明确不同层级团组织的功能和职责定位。整合市、县两级团组织工作职能。一体谋划县域团的工作,探索县级团委直接统筹县域范围专职团干部和工作资源、直接面向青年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根据青年分布和工作需要,在重点领域、重点群体中成立相应的团组织并选配工作力量。

案例 石景山团区委探索扁平化改革

石景山几年前就开始探索统筹区域内的资源,区里建立了区级青年共建委员会,包括几十家成员单位,驻区单位比如企业、法院、市级机关等团委都加入进来,按照原来的制度,他们有各自系统内的上级,但依托区级青年共建委员会,这些单位的团委领导都成为共建委员会的成员,委员会定期开会,团区委和这些单位的团委直接联系,协调资源,还探索了项目制运作,比如要做一个青少年法制教育项目,成立一个宣讲团,就统筹调动区域内法院、检察院团委资源,做出专业化安排。

去年,他们做了10个类似的项目,涵盖了区域内绝大部分单位。由于平时和各单位的团委有常态化合作机制,因此在提出统筹资源需求时,一般都会得到各单位的积极响应。

声音 扁平化有助于调动更多资源 希望出台具体措施

石景山团区委书记吴智鹏表示,扁平化改革就是要建立区域化团建大格局,有助于调动区域内各方面资源。按照原来的制度安排,各级团委有上下级关系的,上级团委可以用行政命令要求下级团委做工作,但区域内的其它单位团委,由于没有隶属关系,缺乏强制性,能统筹调动的资源有限。扁平化改革后,比如一些驻区单位的团委有各自系统内的上级,但是县级团委也可以统筹他们的资源,共同为青年开展工作。

通州区永顺镇团委书记张建才表示,他们原来对社区、村的团支部有直接指挥权,可以派任务,要求开展活动,但区域内的学校、医院等单位,并没有这样的管理机制。扁平化改革后,更有利于统筹资源,他还表示,报告中的改革内容表述比较宏观,他希望今后出台具体规定,赋予他们一定权限,可以增加他们的话语权。

亮点二:团委机关不拘一格降人才

原文:

在团中央、省级团委机关,坚持拓宽来源、选管并重,注重人岗相适,有针对性地制定选拔、使用和管理办法,建设一支优势互补、充满活力、战斗力强的“专挂兼”相结合的团干部队伍。在团市委、团县委机关,探索打破职业、年龄、资历、级别限制的面向社会的团干部选配机制,把各领域优秀青年人才选拔到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岗位上。

案例 团市委选拔52名挂职干部和4名兼职干部

在团市委机关精简专职团干部的同时,团市委不拘一格,面向各领域基层的优秀青年,选拔了52名挂职干部和4名兼职干部,并制定出台了挂职干部兼职干部选任管理办法,打造了“专挂兼”相结合的机关干部队伍,同时积极推动团区委也配备挂职和兼职干部。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每个街道乡镇选派一名团建督导员,选派志愿者参与社区青少年工作,在基层建设了“团干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基层干部队伍体系。

探索打破职业、年龄、资历、级别限制的面向社会的团干部选配机制,目前已经在多个区团委铺开,以朝阳团区委为例,领导班子除了一名书记和两名副书记是团区委编制内干部,还有两名兼职副书记,体制内和体制外都有。挂职要求完全脱产,全职参加现有的工作。

声音 打破职业等限制有助于去行政化机关化

朝阳团区委书记郭勋认为,以前机关干部事务性工作较多,到一线接触青年机会不多,现在来自各领域的青年直接到机关,增加了交流和了解,增加了群众性,也有助于去机关化、行政化,同时对于解决机关单位的人员不足也是一种帮助,不同领域的人才进入,有助于了解青年需求,有利于工作思路的拓展。

石景山团区委书记吴智鹏表示,打破级别的限制,可以让更多优秀青年进入,比如以前团区委副书记是副处级,体制内选拔干部有级别要求,但社会各领域青年没有这个限制,可选择范围更加广阔。社会上很多不同行业的优秀青年选拔到机关,市级层面在做,比如团市委也有来自体育系统的申雪兼职副书记,很多区都在做。年龄限制方面,以前并没有听过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如果打破年龄限制,可以让合适的干部继续做工作,发挥作用。

亮点三:推进互联网行业团组织建设

原文:

根据团员青年流动聚集状况,继续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园区、互联网行业等领域团建。

案例 团组织活动覆盖整家企业

可以看到,团组织已经深入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不少私有企业为了加强自身建设,也在不断建设团组织。九一金科技集团成立于2011年9月,主攻互联网金融领域,有350余位员工,且大多为年轻人,其中80后、90后人群就占到了八成,而90后的团员青年就有三分之一。

据了解,2015年该公司建立了团组织,按照公司职能部门分为6个支部。公司团组织活动十分丰富,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以及年轻人的特点,共建设了11个健康生活俱乐部,包括登山、骑行、早起等各种兴趣团体,员工可以选择性地参加,保证每人每月至少参加一次团组织活动。此外,还不定期举办一些公益活动,组织青年参加。可喜的是,该公司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已经实现了团组织生活对所有团员和青年的全覆盖。

声音 非公企业团建要注重青年成长和兴趣

关于如何做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团建工作,九一金科技集团董事长、团总支书记许泽玮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和想法。在他看来,在非公企业中凝聚青年力量,一是要靠工作促其成长,二是要靠兴趣汇聚人心。

“员工在企业的目标包括期待工资、加强学习、提升自己,我们会加强跨部门之间的学习交流,给员工搭建平台,让他获得成长。另外,就是要围绕青年的兴趣点做文章,通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俱乐部,让他们觉得这些活动有意思,就能使他们对团组织产生归属感和依赖感。”

许泽玮表示,还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那就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要重视团建工作,愿意让员工花时间精力去参与团组织活动。当然,团组织工作也离不开党建的引领以及工会的支持,通过党团工一体化推动团组织建设。

亮点四:完善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制

原文:

团的领导机关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完善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把资源向基层倾斜。各级团组织要增强主动整合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 团市委为乡镇(街道)配备基层团建督导员

为落实《关于做好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和《共青团北京市委改革方案》等有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全市团的基层基础工作,建设 “团干部+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基层团组织工作队伍,推动完善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制,把资源向基层倾斜,北京团市委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市各乡镇(街道)配备基层团建督导员。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329个街乡的人员配备工作。

在本市团工作实践中,已有不少区在整合社会资源、融合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当中。比如,东城区开展重点青少年个案帮扶就引进了专业的社工机构。东城团区委与宜华社工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今年将开展20例个案帮扶。

声音 引进社会力量可弥补专业不足

东城团区委副书记(兼)袁日涉表示,东城区自2016年开始,就已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专业的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社会工作。目前,东城团区委青少年权益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仅有两名,各项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引进专业的力量,一方面能补充人力,同时也能弥补专业上的不足,

“青少年工作会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学科,包括法律、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效果肯定比我们自己做要好很多。以重点青少年个案帮扶工作为例,社工会对孩子定期上门入户调查,进行心理、情感上的分析指导,形成系统报告。孩子们可以因此获得帮助、进行社会矫正、最终回归家庭。”袁日涉认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社会力量来做青少年社会工作,对于团区委以及社工事务所来说都是一种互相的促进。

亮点五:打通与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原文:

在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融于青年的优势基础上,积极延伸团的手臂,丰富团的神经末梢,打通与青年的“最后一公里”,使共青团真正成为广大青年身边的有效存在,而不能是摆设。

案例 智慧团建让更多学生关注和点赞

清华有个公众号叫“小五爷园”,阅读量10万+是常有的事,目前粉丝有8万多。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公号是讲“清华园的故事”,但不知道它是由清华团委指导的公众号。

事实上,公号的采编团队也是由清华学生组成的。同样,北工大的“工大青年汇”,作为校园新媒体平台,由微信订阅号与新浪官方微博共同构建,每天通过新媒体联系服务青年,开设微博直播,关注量达250000+,微信订阅号开通“我是新生、原创大赛、汇服务”三大板块,让青年学生们展现自己的风采。

智慧团建让共青团工作得到了更多关注和点赞,而有温度、有互动的沟通,打通了团组织与青年的“最后一公里”。清华大学的学生可以随时推开团委老师办公室的门,对团工作有什么困惑、对团委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可以畅所欲言。北工大深入推进“1+100”团干部联系青年制度,校院两级团委专职干部每人每年联系1个基层团支部、联系100名青年,每名团干部每个月参加1次基层团支部活动,每周与1名普通团员谈心谈话。

声音 成为青年身边的“有效存在”

清华大学团委书记邴浩提出,打通与青年的“最后一公里” ,最关键的是要成为青年身边的“有效存在”。存在不意味着有效,即使团委老师们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成为常态,但不和学生们交流,就是无效的存在。“有效的存在”应该“有温度地互动”。学生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希望团委提供什么样的平台、团委的工作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这些都需要和学生们进行有效沟通。共青团不能生硬地介入到青年的生活中,而是自然地融入,“要做同学们身边的空气”,邴浩强调说,让学生们对团委老师“不知有之”,但没有又不行,才是真正打通了和青年的“最后一公里”。(记者  刘婧 李泽伟  蒋若静)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李书苗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