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记者张辛欣、张旭东)手机扫码即可驾驶出行,心有多远,路就有多长。随着智能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完善,解决限号和出行难题的共享汽车逐渐火了起来。有数据显示,未来5年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将以超过50%的增幅发展。
“出生”已有一段时日的共享汽车,如今更注重创新,更着眼于盘活存量,更瞄准消费升级。共享汽车能否“驶向”新经济、新生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提高用车效率,为城市拥堵做“减法”
提及共享汽车,人们并不陌生。统一的车型颜色、鲜明的共享logo、扫码即开的便捷模式让以分时租赁为主的共享汽车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风景。考虑到市场培育和理念推广,共享汽车起初几乎和新能源车“绑定”,不论汽车厂商还是租赁平台,纷纷尝试以新增新能源车的形式满足共享出行。如今,随着市场扩大、需求升级,致力于盘活存量牌照,提高传统燃油车使用效率的共享模式正在兴起。
咨询机构罗兰贝格预测,2018年中国租车市场规模将增至650亿元,盘活存量的新型共享模式潜力巨大。
“我们希望提高用车效率,为城市拥堵做‘减法’,这也是共享的意义所在。”共享汽车平台途歌创始人王利峰说,途歌将社会闲置的租赁号牌整合利用,配上奔驰、宝马等品牌和潮流车型,不仅缓解用车难,也让出行变得更时尚。
有数据显示,我国私家车平均每天每辆车闲置时间超过20小时。在盘活租赁牌照之外,业内人士认为,激活更多车辆的“沉默成本”可成为探索方向。一些租车平台已开始相应尝试,分时拼车、接力用车等模式浮出水面。
朴先生的公司在北京东方广场,过去上一天班停车费要花去上百元,如今,每天到了公司之后,他会把车辆共享给别人使用,既省下了“巨额”停车费,又提高了车辆使用率,帮助了他人。“通过共享共乘服务模式,未来也许人们不再需要拥有汽车,即便有,也可在没有用车需求的时候共享给他人。”朴先生说。
专家认为,提高车辆使用效率,更需要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规范私家车使用和管理,填补法律法规空白,让共享汽车“开得更稳”。
瞄准体验升级,为场景服务做“加法”
逐渐走俏的共享汽车,竞争也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平台瞄准体验升级,在场景和服务上做“加法”。
让出行更加放心。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的共享汽车多通过设置传感系统和上百个指标,集合大数据分析监测、追踪车辆和驾驶状况。算法和模型不仅实现“智慧”调度,也将根据驾驶员行为习惯和车辆本身状况进行用车排序,确保安全。
保险服务的创新,让共享出行更加安心。此前,凹凸租车与太平洋保险合作,尝试将租车车险与原车保险区分,采用租客按天购买模式,减少用户损失。
让出行体验更好。诸多平台选择创新场景服务,首汽GoFun出行首席运营官谭奕表示,他们鼓励用户把闲置图书放在共享车里,定期捐给有需要的青少年,还在降雨较多地区的共享汽车内放置了雨伞。提供停车券、推送周边商铺用餐券、发放电影“红包”……不少共享汽车平台将出行与吃、住、娱乐充分融合,打造“生活圈”。
房车、商务车等相继推出,让“说走就走的旅行”变成现实。青岛公交集团今年引入了50多辆房车用于租赁,短短两个多月已有会员1500多人,周末、小长假租车供不应求。青岛公交集团房车旅游公司副总经理陈磊说,今年底前房车数量将增至200辆,并推出老人旅行、婚纱摄影等活动。
“共享汽车正由代步工具向体验式消费、生活方式延伸。”青岛市委党校教授李光全说。
创新层出不穷,为想象空间做“乘法”
互联网总会颠覆人们对很多事物的认知。共享汽车在便捷生活、升级体验的同时,也成为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和新经济、新管理的“试验田”,承载了很多想象空间。
首先是数据技术。从车变成共享车,要解决扫码开门的问题,核心是芯片、传感与大数据。“不少人认为共享车需返回工厂进行大规模的改装,然而一个智能设备,一台电脑就能实现车与人的连接。”王利峰告诉记者,共享汽车不仅是车联网应用终端,更是数据、人工智能等践行场景。
无人驾驶的布局也在开展,加速推进共享汽车从“人找车”变为“车找人”。近日,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与北汽新能源轻享科技完成了无人驾驶共享汽车在半封闭场景下的应用测试。百度等也在寻找共享汽车领域无人驾驶合作方,争取技术和数据入口。
以车为载体,一系列新管理模式和经济形态就此展开。业内人士认为,共享汽车有望通过大数据将车与车、车与路连接。基于数据和算法分析,城市交通部门将更精准地进行路况预测和疏导,出行质量也将提升。
此外,共享汽车延伸出的城市测绘、物流派送等功能,也将塑造出全新的产业形态和应用市场。“以共享汽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蓬勃发展,不断缔造新的可能,将成为打开经济新动能、社会新生态的钥匙。”李光全说。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