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越王勾践剑为什么“千年不腐”?是因为含铅量少

核心提示:这把剑全长55.6厘米,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圆茎中空,茎长8.4厘米。剑格宽5厘米,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身长47.3厘米,两面满饰黑色菱形几何花纹。

国家宝藏

作者:吕逸涛 于蕾主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定价:88元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文物,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出土时,剑插于黑色漆木剑鞘内,虽深埋于地下2400多年,出鞘时剑身仍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在剑身近格处有两行8字的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这把剑全长55.6厘米,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圆茎中空,茎长8.4厘米。剑格宽5厘米,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身长47.3厘米,两面满饰黑色菱形几何花纹。

段奕宏:“天下第一剑”并不霸气张扬 比想象中小很多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越王勾践剑在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链接,从越王勾践到吴王夫差,一直到楚国。可以通过这样一把剑,来讲述春秋时期,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风风火火的历史场景。

这件国宝的守护人段奕宏表示:“我对越王勾践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是见到实物时,我还是很惊奇:剑比我想象中的小很多。但正是这么小的一把剑,让无数人惦记了几千年。这把外表看起来并不霸气、张扬的剑,能在无数利剑中脱颖而出成为‘天下第一剑’,我想不是因为它华丽的外表和高超的锻造工艺,而是因为它陪伴勾践历经沧桑,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见证了那段沧海沉浮的乱世春秋!一把绝世宝剑,凝聚天地灵气,彰显王者气魄。”

越王勾践剑为什么在楚墓中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万全文介绍,越王勾践剑是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出土之后,从剑鞘里面拔出来的时候,人们发现上面有文字。“越王自乍用剑”6个字大家都知道,另外两个字是什么至关重要,但当时谁都不清楚。包括郭沫若先生在内,一批当时国内的顶级专家经过三个多月的书信讨论,最后一致认定是越王勾践。

1965年冬,湖北荆州江陵地区为改善当地的灌溉系统,开始了漳州水库的渠道修建工程。当水渠修建到古楚国都城郢都故址附近时,发现了大小古墓50多座,其中望山1号墓是一座较大型的战国楚墓。

江陵地区地下水位高,墓坑内积水较多,土质情况不良,且时逢隆冬,常有雨雪。经过考古人员的艰苦工作,从这个1号墓中,出土了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这是座中型的土坑木椁墓,有内外两重棺,其中内棺的结构复杂而严密。而这把套在黑漆鞘里的青铜剑,就放在内棺墓主人骨架的左手侧。

考古人员清洗剑鞘后拔出青铜剑,发现它制作精美,禁不住赞叹不已。他们发现,在剑身近格处有两行8字鸟篆铭文,其中6字为“越王自乍用剑”,另两字按以往在剑上发现的铭文惯例,应是某位越王的名字。

但是春秋时,越国自常允起至无疆为楚所灭,先后有9位越王,这两字是哪位越王?一时难以定夺。于是在考古学、古文字等领域内举行了一个“盛大的笔会”,经郭沫若、唐兰等十几位着名的专家学者研究,认定铭文上的人名为“鸠浅”,而“鸠浅”正是“勾践”的通假字,由此认定这把剑是勾践的重要遗珍。如今,这位传奇的历史人物留给后人的一件经科学考古发现的遗物,就是勾践剑,它是勾践这位历史人物最重要的一件国宝级文物,它对于吴越关系、楚越关系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至于一把越王的剑为什么会出现在楚墓里,考古学界有两种猜测,一种是陪嫁品说,一种是战利品说。事实上,吴越之剑的出土地很少是在古代吴国和越国的领地范围内,经常是在楚国、晋国的领地范围内出现,这是因为,春秋时期吴晋、越楚联盟的出现。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自会稽归七年”,听从大夫扶同的建议,在外交方面采取“结齐,亲楚,附晋,厚吴”的方针。在实施“亲楚”外交时,很有可能将心爱的青铜剑作为重要礼物送给楚国。据记载,勾践的女儿嫁给了楚昭王,她的儿子就是楚惠王,所以这把剑很可能作为陪嫁品流入了楚国,勾践也许是把“勾践剑”当做嫁妆献给了楚王,以取得楚国支援。

硫化处理根本不是越王勾践剑“千年不腐”的原因

湖北省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东介绍,越王勾践剑出土于1965年,在它的今生故事中,1977年,是很重要的一年。在那一年,它由专机专人护送至上海,接受质子X荧光无损检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接受这种检测的国家级文物。检测成果轰动了整个学术界,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越王勾践剑的研究热潮。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许多猜想还悬而未决。40年后的2017年,湖北省博物馆启动了“越王勾践剑的二次科学研究”。即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无损检测。

越王勾践剑是很多考古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偶像,我们想要唤醒它,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听懂它要对我们说的话。这是勾践剑近40年来第一次接受如此重大的检测活动,借着《国家宝藏》这个平台,研究人员为大家展示了这次检测的最新成果,希望能再次开启大家对越王勾践剑的关注和研究热潮。

第一项研究成果,终于找到了通往越王勾践剑微观世界的大门,带大家去越王勾践剑的微观世界里看一看。

我们把越王勾践剑放到500倍的显微镜下拍了上千张显微照片,花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才拼接成的全景图,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

在放大500倍的照片上可以看到一种黄色的部分,那是它的剑刃,还可以看到像树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的结构,这个叫“树枝晶”。这就是勾践剑的细胞,这种细胞,是金属里面的“金相组织”。通过这种叫做树枝晶的金相组织,可以对它的铸造工艺以及它里面的合金成分进行推测和研究。也就是说,我们相当于拿到了解开越王勾践剑制作工艺之谜的一把钥匙。

我们从观察树枝晶就能看出来,剑刃和剑身的树枝晶是连成一片的,这说明金相组织是连贯的,即剑身、剑刃是一次铸成的,这是一把一体铸成的剑,用的材料是一样的。这也就推翻了前人“剑身与剑刃选材不同”的结论。

第二项研究成果解释了越王勾践剑为什么“千年不腐”的原因。

越王勾践剑深埋地下2400余年,1965年出土时竟寒光醒目,毫无锈蚀,剑刃锋利到20余层纸一划而破,这些谜团吸引了大量学者苦心钻研,试图揭开蕴藏在千年古剑身上的传奇。之前曾有一种猜测是:这把剑千年不腐,是因为经过了硫化处理。

但这样的观点也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还是有待考证的。我们在这一次的研究当中有一些新的发现,跟越王勾践剑同一个墓葬出土的其他两把剑,剑身表面都含有硫,我们发现,有硫的地方其实腐蚀是更严重的,也就是说硫化处理根本不是它“千年不腐”的原因。经过我们这次的研究总结,越王勾践剑“千年不腐”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是剑本身的选材合适,铅含量很少,因为同墓葬铅含量高的器物都腐蚀严重;第二,墓葬环境好,隔绝了空气;第三就是勾践剑带着剑鞘,对它是一个双重保护。应该说,就是这三点造成了它的“千年不腐”。

第三项研究成果——越王勾践剑真容大还原。在500倍的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剑身的菱形纹。中间那个黑色凹槽的地方,边上白色条纹的部分是整体塌陷进去的。我们推测,它是用了“铸槽填锡”的方式制作的,也就是在铸剑的时候,先在剑身上铸了菱形纹凹槽,再在这里面填上锡。因为锡是银白色的,青铜是金黄色的,按照我们的推想,2500年前的复原图,应该是黄白色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黄黑色,这是经过2500多年腐蚀的结果。

如果不通过科技的手段,估计后人对于国宝本身的样子,永远都像蒙着一层纱。今天通过科学检测,我们离越王勾践剑的真相又近了一些。40年前,兢兢业业的专家学者为我们检测了越王勾践剑,结果震撼了整个学术界。40年后,我们通过科技的手段,带领大家进入勾践剑的微观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同心圆转折成了深谷沟壑,剑身金相组织树枝晶星罗棋布,宛若星盘,菱形纹褪去黑色表面,显露银色光芒。我们探寻着勾践剑无与伦比的浩渺风景,也探寻着先人无与伦比的智慧。这是时代进步、科技进步赋予我们的机遇,让我们能从另一个维度解读国宝,窥见历史。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尹艳丽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