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天气一热,蚊虫猖獗。每年4月-6月、9月-10月是蜱虫的活跃高峰期,而今年,南京有医院已经接诊到蜱虫叮咬患者了。
专家提醒,在树林中晨练、户外游玩时,一定要注意“蜱虫袭击”。
指导专家:江苏省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褚宏亮所长
今年,已有医院收治被蜱虫叮咬的患者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的蜱虫似乎已经来了,南京已经有医院收治了被蜱虫叮咬的患者。
记者采访多年发现,被蜱虫袭击的多数是“接触草丛”的职业人士,农民、花艺师多一些。
56岁的李某从事的是花艺除草工作,他莫名出现高烧不退,且全身乏力,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没有重视,一直到发烧的第五天才到当地医院就诊,后没有明确诊断转到南京的大医院进一步接受检查。
当时来南京时,李某高烧39℃多,全身乏力,说话嘴角抖动,言词含糊不清,走路都费劲需要人搀扶着才能走。
虽然在患者的身上未发现蜱虫叮咬痕迹,但是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发现患者伴有血小板和白血球减少的症状,最后判定疑似蜱虫病,经过数天的对症经验性的治疗,患者李某高烧也退了,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症状明显缓解。
专家认为,患者自述并没有接触过蜱虫,但也可能是在除草过程中接触了这类蜱虫,自己并未察觉。
现在已到蜱虫活跃高峰期?
以往,要到夏天才会陆续接诊到蜱虫病患者,是不是今年的蜱虫高峰提前了?
对此,江苏省疾控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褚宏亮所长告诉记者,每年4月-6月、9月-10月是蜱虫的活跃高峰期,从目前的监测密度看,今年和往年差不多,并没有发现“变异”或者“更凶”,需要提醒的是,目前蜱虫已经进入活跃期。
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告诉记者,江苏的疫情是局部散发。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该病在江苏呈高度散发,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老年患者、既往有基础疾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出血倾向明显、低钠血症等提示病重,预后较差。
该病多集中在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市民无需太过担心。
据介绍,病毒通过蜱虫叮咬人体后会造成血热、脑炎等疾病。
而从目前“蜱虫毒性监测”来看,江苏的蜱虫带毒率还是相对较低的。
蜱虫的确是“吸血虫”
在这明媚而温暖的阳光下,在那青青的草地中,潜伏着一种“小吸血鬼”?蜱,的确给人们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雌蜱一次可产卵数千至上万枚,可谓十足的“生育小能手”。蜱的一生中,腿的数量都会发生变化,幼蜱时具有3对足,而若蜱和成蜱均是4对足。蜱的个头比较小,身体扁平,在不吸血时比芝麻略大。幼蜱、若蜱、雌蜱和雄蜱均能吸血,并且吸饱血后体积可变为原来的数倍至数十倍大小,真是一个“小吸血鬼”。蚊虫的吸血时间很短暂。但蜱吸血把假头埋入皮肤下,吸血时间可长达数天,吸饱血后自行脱落。
蜱虫最爱附着身体的这些部位
春季是蜱的高峰季节,外出游玩时要避免在树林和野外草地上坐卧休息。
皮肤裸露的部位涂?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可有效减少蜱的叮咬。在有蜱分布的地方游玩后,回家要及时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附着,蜱虫喜欢附着的重点部位有头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薄嫩的地方。
市民外出要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中长时间坐卧。在东郊草坪等地,甚至小区草坪遛狗时请注意,蜱虫易叮咬爱犬,从而带至家中,市民要小心。
外出作业,要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虫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一旦发现被咬,不能用手拉扯蜱虫,要用烟头或者火苗烫它,松口后再拿走蜱虫,拔除的蜱可扔入马桶中冲掉或用胶带缠绕后丢弃。然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蜱虫叮咬会引起这些病
较重的是莱姆病和“蜱虫病”
蜱虫叮咬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据介绍,蜱能传播很多疾病,如莱姆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巴贝西虫病等,比较严重的是莱姆病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1978年证明该病是由硬蜱叮咬传播的一种多系统受累的传染病,所以称为莱姆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蜱为其传播媒介。
蜱传疾病极少见人传人现象,但是,接触急性期病人或病人尸体血液可被传染。
临床表现主要是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两者都是由蜱虫作为传播媒介,不过两种疾病,临床表现也不一样。这都属于蜱虫传播的严重疾病,或者说是致命疾病。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