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配图
近年来,随着公办小学择校日趋收紧,热门小学的学区房炙手可热,名校学区生也越来越多,因此,家访成了不少学校报名前的必要工作。这两天,不少今年孩子将要上小学的家长都纷纷紧张了起来,整天守候在家里,连家门都不敢出,就为了一件事情——等待老师上门家访。
“家长的表现会影响孩子的入学吗?”“老师来家访需要提前准备些什么?”对于即将到来的家访,很多准小一的爸爸、妈妈都坦言“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1
接到家访通知后有家长特意把书柜搬到了客厅
每天定时刷“幼升小家长群”里的最新消息,和身边的经历过家访的朋友和同事“取经”……家住南京的孙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最近陆续开始新生“摸底”家访,自己的大脑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我现在就完全是手机不离手,也不敢开静音。以前陌生号码从来不接,现在看见陌生号码没接到吓得胃都疼。”孙女士告诉记者,每天看着群里几百条信息都在分享自家“家访”的经历,自己还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心里就更着急了。为了避免老师周末上门家访时扑空,孩子的课外补习班都一连停了好几个星期。
除了像孙女士这样还在焦急等待的家长,还有一些已经接到通知就等老师上门的家长更是忙得焦头烂额。打扫卫生、布置书架、把平时孩子爱玩的玩具收进储藏柜,南京市民周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接到老师这周末要来家访的消息那一刻开始,全家人就开始分工行动,大扫除的大扫除,给孩子紧急“培训”的紧急“培训”,为了让家里看起来更有文化气息,周先生还特意下班后抽空去书店买了许多教育类、儿童类的书籍,并把书架抬到了客厅显眼的位置。家访过程中,更是寸步不离地守着孩子,生怕老师问的问题孩子答不上来,“这一轮家访下来,我觉得我累得半条命都没了。”周先生无奈地摇了摇头。
2
专家:新生摸底家访旨在核实学区
家长不必过度焦虑
家长们的这些做法无非是希望给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不过这样如此的焦虑真的有必要吗?对此,紫金山记者特别专访了南京市将军山小学教务处的潘勇主任。潘主任告诉记者,作为公办小学进行的一年级新生入学前的摸底家访,更多的目的指向是孩子学区归属的核实,确认是否在该校施教区范围内。此种层面的家访有别于常规的家访。只要材料符合即可,家长不需要过度的焦虑。
老师家访时,除了查看材料,验证学区归属外,有时学校在进行家访时会对孩子进行很常规、自然的谈话了解。例如孩子是否知悉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电话号码?有什么兴趣爱好?能否背诵一些简单的儿歌童谣或古诗,如《锄禾》《春晓》等。潘主任告诉记者,除了常规的谈话外,孩子在对话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也是老师很在意的。例如孩子基本的礼仪规范等。
潘主任表示,“对于公办学校来说,其实,只要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家访的提问是否会纳入考核范围。因为纳入与否,都不影响孩子的入学。尤其在我市开展“融合教育”的当下,公办学校应当满足施教区内孩子就近入学。当然,如果孩子有什么特殊情况(身心方面),家长不妨在学校进行家访时提前告知,以便更好地对孩子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