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无关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本期读书版,我们邀请了三位读者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最近的阅读体会。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临到飞机起飞,还在机场书店找书。机场书店里陈列了许多畅销书,有些让你觉得有意思,但还下不了决定买来读。
今年以前,如果乘坐飞机,登机后就必须关闭手机。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糟糕的规定,因为高频度的出差和旅行中,我就可以读完很多书。作为一个资深的拖延症患者,那些在平时实在没毅力读完的外国小说、哲学读本,倒是可以让我在旅途中看完。
但有的时候,因为时间仓促,来不及在行李中装入几本书,只能到机场书店去“寻宝”。找书是一件充满期待,却每每让人挫败甚至焦躁的事情。我记得,有几次,登机时间甚至登机截止时间都快到了,我都还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曾出版过《生命最后的读书会》一书的著名作家、出版人威尔·施瓦尔贝在他的新书《为生命而阅读》里也谈到了类似的感受。为什么会因为在机场找不到想看的书,我,我的一些朋友,还有威尔·施瓦尔贝,很多人,都会生发出急促的焦虑?
我对威尔·施瓦尔贝的一句话印象深刻,读完一本书的自己,与读书前的自己,“不再是同一个读者”。一本书,甚至几页的内容,一些引发我们共情的话语、故事和描述,都让我们得以感受不同的人的思想、体验,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自我改变的机会。
读书,是我们安顿生命、滋养生命的方式。好的书和好书的作者总会有那些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和精神激励着我们。我们生活在“天府之国”的四川成都,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华夏历史上甚至世界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和平、祥和、富足的时代,阅读所提供给我们的,将穿越地域和时空,去体察多元的、复杂的感受,让我们知道这个国家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由何而来,让我们更好地看待这个世界的千姿百态,乃至纷繁复杂的价值理念,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同理心,变得更加友善对待他人,最终更加友好的对待自己。
世界读书日,对于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在这个纸书阅读变得相对更加罕见,人们连时间稍长一点儿的视频都没兴趣看完,用户注意力都集中在凝合了冷笑话的段子、饱含反讽的短视频之上的时代,在读书的功利价值和炫耀意义逐渐消失的时代,世界读书日提醒着我们,不要丢弃好奇心,不要丢掉对未知事物、未知规律的探索,不要封闭自己的心灵。
在这里,我分享一下对最近所读的两本书的体会。你可能不熟悉伦纳德·蒙洛迪诺这个名字,但你肯定知道已故科学大师斯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大设计》,那两本书都是由霍金与蒙洛迪诺合著的。蒙洛迪诺出了一本新书《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全书考量了从古埃及文明到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直至伽利略、牛顿,再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量子物理学等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的科学进化历程,指出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得不同时代的人们得以探索挖掘出思想成果,一步步推动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思维简史:从丛林到宇宙》一书从一个侧面强有力地证明了基于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学习、阅读,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第二本书是美国布朗大学认知、语言与心理学教授史蒂文·斯洛曼等人所著的《知识的错觉:为什么我们从未独立思考》。该书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便利生存的时代,我们对于世界、对于自己、对于他人的了解,其实是相当无知的。很多人觉得根本不用读书,只要上网随便浏览信息,知道个大概,就能应付一切问题。实际上,无论是自然世界还是社会领域,事物往往都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问题是,我们却往往会轻率地高估自己的理解能力、高估自己对于事物运行规则的领悟力,对于复杂性视而不见。《知识的错觉:为什么我们从未独立思考》这本书指出,不读书的结果,就是让人满足于无知的状态,无法做到独立思考,在方方面面都随波逐流,很容易上当受骗。举例来说,很多人几乎谈不上科学素养,迷信伪科学;又比如,我们会通过知识付费、电视节目、网站上的百科项目来了解自己不熟悉的知识,却很少深入读书,以至于我们在购房时,连按揭贷款的合同都看不明白。
阅读和世界读书日究竟意味着什么?
【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