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神秘面纱首揭开!太空生活什么样?月宫一号告诉你

核心提示:一进“月宫一号”科普基地,两个白色圆柱“大罐子”引人注目,上面分别印有蓝色大字“植物舱I”“植物舱II”,加上综合舱,共同组成了“月宫一号”。

图为1月26日,“月宫365”实验换班,一组志愿者和二组志愿者在舱内向外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今年4月24日,是第三个“中国航天日”。4月21日和22日,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园里的“月宫一号”科普基地向公众开放。观众能够不出地球便能一睹神秘“月宫”。

“月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密闭实验系统,它所使用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是保障人类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长期生存所需关键技术。

神秘面纱首揭开

一进“月宫一号”科普基地,两个白色圆柱“大罐子”引人注目,上面分别印有蓝色大字“植物舱I”“植物舱II”,加上综合舱,共同组成了“月宫一号”。

植物舱舱门上方的圆形悬窗,是基地里人气最旺的地方,人们透过它观看舱内情况。

植物舱Ⅰ内,右边还是青青的麦苗,左边已是金色的麦浪。“我们一共种植了35种作物,分批次栽培、收获,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处于不同生长期的小麦,也是我们舱内主要的粮食作物。”“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亲自上阵讲解。

两个植物舱各50平方米,一个种小麦等粮食作物,另一个种了多种蔬菜和水果。综合舱大约42平方米,供4人居住,每个人的卧室和软卧车间差不多大。在“月宫一号”的3D模型前,刘红介绍说,“月宫一号”相当于一个“微型生物圈”,水、氧气100%循环再生,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和零排放。

讲解一结束,原本安静的观众变身“十万个为什么”,一个高频问题是:水从哪里来?

“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我们喝的水是空气冷凝水降下来到了江河湖泊,再经净化饮用。‘月宫一号’也一样,植物经过蒸腾作用产生空气冷凝水,系统将水收集起来集中净化,志愿者们就喝这些水。”刘红的讲解深入浅出,在场的参观者频频点头。

全民科普热情高

4月21日,北京春雨淅沥。早上8时20分,距离第一场参观开始还有40分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已经坐在等候区。他是第一位入场的观众,也是年纪最大的一位。

75岁的史连第是北航62级校友。“自从4月17日确认了报名,我就一直盼着今天。”毕业五十载有余,史老心系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月宫一号’温度湿度控制的部分,就是我们专业研究的内容。”刘红教授在模型台前讲解时,史老认真地在本上做着记录。

同样心怀期待的还有小朋友们。“我和爸爸妈妈是从河南济源过来的!”杜卓远上小学四年级,为了亲临“太空之家”,他们一家三口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北京。“之前在新闻上见过 ‘月宫一号’,可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太难得了!”杜卓远的妈妈说,虽然孩子小,科学知识有限,但直观感受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

透过“植物舱I”的悬窗,张子喻踮着脚,好奇地向里望。张子喻的父亲告诉笔者,“他今年上初二,自己写科幻小说。今天来‘月宫一号’,说不定能带来灵感呢!”

为“月宫飞天”铺路

舱外的墙上,电子计时板准确记录着时间:据开舱还有19天。这是“月宫365”实验结束的时间,也是新的世界纪录诞生的时间。

为了研究一个生物系统如何实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提供生命保障,并保持系统稳定,8名志愿者交替分三个班次进入,封闭生活365天,“月宫365”实验由此得名。不过,此次实验延长了五天,志愿者在“月宫一号”里生活的总时长将达到370天。到5月15日,“月宫一号”将成为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

目前,载人飞行器和空间站采用的生命保障系统是携带式或物理化学再生式,需要不断进行补给;而人类未来建月球、火星基地,距离远,运输成本高,需要“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来保障人类长期生存。在应用到空间探索前,必须进行地面演示验证实验,发展系统稳定运行的调控技术。而这,正是“月宫一号”团队着力攻克的难关。

刘红介绍,此前300多天的实验基本证明,这个系统可以稳定地为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提供生命保障,且系统可靠性非常高。此次实验结束后,“月宫一号”团队将积极争取我国月球、火星探测器的搭载机会和资源,在月面、火星表面开展“迷你月宫”实验,通过与地面平行实验进行天地对比,获得地面大型系统模拟结果的矫正参数,为未来的“月宫飞天”铺路。(叶子 柴雅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4月23日   第 02 版)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尹艳丽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