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吵赢大教授却输了饭碗!鲁迅为何替章锡琛打抱不平?

核心提示:章、陈都是浙江人,也都是鲁迅的同事:1911年11月,王金发建立绍兴军政分府,章锡琛“和鲁迅在绍兴府学堂是同事”;1920年至1926年,鲁迅在北大中文系兼职,陈百年任哲学系主任。

这是商务印书馆馆藏的《辞源》等作品(11月16日摄)

“《现代评论》是学者们的喉舌,经它一喝,章锡琛先生的确不久就失去《妇女杂志》的编辑的椅子,终于从商务印书馆走出,——但积久却做了开明书店的老板,反而获得予夺别人的椅子的威权,听说现在还在编辑所的大门口也站起了巡警,陈百年先生是经理考试去了。这真教人不胜今昔之感。”

1935年2月15日晨,在《集外集拾遗补编》中,鲁迅写下这番话。

章锡琛是着名出版家,陈百年(名大齐,以字行)是我国心理学先驱,1918年《新青年》批灵学时,曾与鲁迅同道。

章、陈都是浙江人,也都是鲁迅的同事:1911年11月,王金发建立绍兴军政分府,章锡琛“和鲁迅在绍兴府学堂是同事”;1920年至1926年,鲁迅在北大中文系兼职,陈百年任哲学系主任。

陈百年有个笔名,叫“悠悠我思”,在光复会(清末着名革命团体,1903年冬在东京酝酿协商,次年11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时期用过,外人罕知。鲁迅曾经陶成章介绍入光复会(它是秘密组织,连周作人都不知此事),常引“悠悠我思”为“谈助”。1917年2月16日,在给钱玄同的信中,鲁迅写道:“悠悠我思有一篇短文,是回骂上海什么报的,大约想登在《每周评论》上。”可见鲁迅与陈百年关系密切。

说陈百年应聘开明书店经理,不知何据,此时陈在国民政府考试院考选委员会任副委员长,鲁迅回护章锡琛,对旧人如此不客气,是重提10年前的一段恩怨。

大出版家曾考不上中学

1889年,章锡琛(别名雪村)生于浙江绍兴马山镇,南距鲁迅家(在绍兴县城)18华里,北离《社戏》中鲁迅的外婆家5华里。

1931年1月,章锡琛在《中学生》上撰文称:“我的家庭,向来在乡间经营小商业,不曾有过读书人。”他是长子,却不愿承祖业去当“小店王”。

9岁时,章锡琛开蒙,14岁入县城私塾,他“从书店里看到《新民丛报》、《浙江潮》一类的杂志,感到新奇,便买几本来瞎七瞎八地阅读,后来读上了瘾,模模糊糊地知道一点世界大势”。

受梁启超、丁福保所说“学日本文三天可以小成,三月可以大成”的诱惑,章锡琛开始自修日文,想赴日留学,可家中无力支持。

15岁时,章锡琛随陶碌生读书,陶课徒甚宽,不要求背诵、作文,只让章自己找书看,有兴致时写文章,由他删削。

因没考上中学,章锡琛只得回乡,陶碌生不断来信勉励,让章继续写文寄去。17岁时,几名留日生在县城里开东文传习所,章锡琛往学,3个月即毕业,他抱怨说:“毕业的时候,我虽然考取第一,会讲一两百句的日语;但要看日本书,还是相差很远。毕业之后,这一两百句的日语,也忘记得干干净净了!”

回乡无事可做,章锡琛尝试办学,居然“生意并不坏”,年底赚了七八十元,而家传小店每年也只能赚百余元。章说:“父亲笑逐颜开,称赞我能够生利。”便干脆和朋友办起小学,两人既当老师,又任校长。

误打误撞进了商务印书馆

办了一年学,“从地方报纸上看到城中开办简易师范的广告”,二位校长都去应试,小学交给聘来的一位老师。

入学考试时,章锡琛排名第二,一年后毕业时,升至第一,得到监督(相当于校长)杜海生重视。

毕业后,章锡琛留在母校附属小学当老师,合伙人被“派往乡间别的一所学校”,二人的小学只好关张。

杜海生后去绍兴府中学堂当监督,时鲁迅任监学(相当于教务长)兼博物教员。传说杜是向官府告发秋瑾的乡绅之一,学生闹学潮反对他,参与者宋崇厚回忆:“我有一个同学……被杜海生当作‘害群之马’开除,幸亏豫才先生(即鲁迅)刚到府中经手处理,才得以留校。”

辛亥革命后,听说王金发的部队半夜要进绍兴城,鲁迅带学生到西门外迎接,却没等来。第二天傍晚再去,等了半天,王金发的部队“才坐很大的白篷船来了……每只船靠近时便放一枪,不知什么道理?可能是摆摆威风”,王金发上岸后与鲁迅久久握手。

章锡琛可能是此后入绍兴府中学堂的,与鲁迅同事。

不久,因支持学生画漫画讽刺王金发,鲁迅离开绍兴。杜海生则去了上海,来信说替章“在商务印书馆方面找到一件事情”。

原来,杜海生堂侄是着名科普出版家杜亚泉,正在商务印书馆主编《东方杂志》。章锡琛一报到,杜亚泉便让他翻译日文杂志中的一篇居里夫人传。

章锡琛多年不习日语,找本字典“勉强成了篇”,竟得发表。“这样接连又翻译了几篇,有的登出来,有的被塞在字纸篓里”,大半年后,成了熟手,甚至被误认是留日生。

一夜间名满天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大学生领袖志希(即罗家伦)发表《今日中国之杂志界》,将商务印书馆的各种杂志“骂得体无完肤”,并点名批评《妇女杂志》说:“专说些叫女子当男子奴隶的话,真是人类的罪人。”

张元济忙调整,让沈雁冰(即茅盾)接手《小说月报》,让章锡琛接手《妇女杂志》。

《妇女杂志》创办于1915年,首任主编王蕴章是鸳蝴派重要作家,内容以指点读者如何当良母为主。1916年,曾留学日本、美国的胡彬夏任主编,但只是借用她的知名度(她是着名学者胡敦复、胡刚复的妹妹),实际上“从未到过编译所一次,一切均由王蕴章负责编辑,每期并用她名义写一论文,刊在卷首”。

章锡琛上位,一是因张元济善于提拔后进,另一是国学大家钱智修推荐。据茅盾回忆:“《东方杂志》在主编之下,有三个名副其实的编辑,即钱智修、章锡琛、胡愈之,钱、胡懂英文,章懂日文。”三人关系莫逆。

经章锡琛主编,《妇女杂志》风格大变:

其一,引进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其二,大量采用日本学者文章,竟达200多篇,与国际接轨。

其三,与时贤密切合作,共发表周建人的文章50篇、茅盾的文章12篇、周作人的文章6篇、胡适的文章4篇,鲁迅《呐喊》后的第一篇小说《幸福的家庭》,便首发在《妇女杂志》上。

《妇女杂志》发行量由原来的三千多份飙升到一万份以上,章锡琛与周建人被誉为“妇女问题专家”。

吵赢大教授却输了饭碗

1925年1月,《妇女杂志》在第11卷第1号上推出“新性道德专号”,引起轩然大波。因章锡琛、周作人为反对当时流行的贞操观,撰文认可多角恋爱,被《晶报》《时事新报》斥为“教坏青年”。

3月14日,陈百年在《现代评论》上批评道:“今以改革自认的新性道德家竟有许可一夫多妻的言论,竟挺身出来作一夫多妻的新护符,我不得不提出一种抗议了。”

章锡琛、周作人第二天便作了驳论,发给《现代评论》,可一个月后未见回应,深感不公,便把文章寄给鲁迅。

恰在此时,《现代评论》刊发了两文(并附陈百年回应文),却删节甚多,鲁迅遂将全文发在《莽原》上,并提出自己看法:“我总以为章周两先生在中国将这些议论发得太早,——虽然外国已经说旧了……可是我总觉得陈先生满口‘流弊流弊’,是论利害而不像论是非,莫名其妙。”

陈百年很快给鲁迅写信,希望平息争议。商务印书馆怕惹事,不许章锡琛、周建人再回应,二人便将文章发给鲁迅,鲁迅又发表在《莽原》上。

在章、周的文章中,不乏“我们中国人往往有一种牢不可破的最坏的下流脾气,就是喜欢崇拜博士,教授,以及所谓名流”之类刺激性语言。

鲁迅支持章、周,除了认同其理论外,也含有对“现代评论派”的不满,可当时主事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是胡适推荐去的。章锡琛接手主编时,与商务印书馆有协议,馆方不得干预编辑,可王云五主张西方式管理,不认同此协议。

1925年9月,杜就田接手《现代妇女》杂志,章锡琛、周建人被调到其他部门。

信林语堂发了大财

《现代妇女》作者团队颇为章锡琛抱不平,在胡愈之、郑振铎、吴觉农等人支持下,办了《新女性》,依然由章主编,章因此离开工作了15年的商务印书馆。

《新女性》发行量迅速突破3000,却不盈利。1926年8月,章锡琛与弟弟章锡珊以《新女性》为依托,合资办了开明书店。

1929年12月,《新女性》停刊,在《废刊词》中,章锡琛承认:“废刊的原因很是单纯,就是时代不需要了。”

章锡琛喜观念争论,《现代妇女》多为专题,如“产儿限制号”“家庭革新号”“配偶选择号”等。杜就田接手后,转向生活化内容,深受读者欢迎。章也意识到应转型,1930年推出《中学生》杂志,已转向平易近人。

成为老板后,章锡琛不改豪爽,据开明书店员工回忆:“当时职员是供伙制,七人一桌,四荤两素一汤,碗又大又深,盛得满满,厨司是绍兴来的先生同乡,手艺很高,初一十五加白鸡、白鸭、一壶酒;过年过节整桌席,天天像上馆子。可是厨司不管先生家伙食,以避嫌,由章师母自己管伙,有时我去看他们吃饭,小菜又少又差,先生一碟花生下酒,和我们的伙食距离太远了……”

开明书局规模小,靠封面装帧好、校对精争取作者。章锡琛敢冒险,林语堂想编英文教科书,要每月预支300元稿费,无人敢接,当时开明的资金才四五千元,章却答应了下来。林语堂后来靠这套书赚了30万版税,开明也一跃成为全国6大出版机构之一。

创业者却被扫地出门

1928年,开明书店改为股份公司,章锡琛所占份额不过二十分之一。

1948年8月,章锡琛辞去总经理之职,1949年7月,再辞常务董事之职,甚至向陈叔通借路费,才带着家人离开上海,到了北京。

创业者被扫地出门,因抗战初,章锡琛未及时迁店,致开明书店遭日机轰炸,损失资产达80%。书店迁内地后,章锡琛留在上海固守,内地由范洗人任总经理。抗战胜利后,开明该由谁管理,成了问题。

1946年2月,书店决心在全国广设分店,章锡琛实地考察后,提出:“看到各分店和商务、中华、世界各家一样,除春秋两季教科书营业外,无所事事,分店经理经常在外面交际应酬,吃喝赌博,没有人关心店务,甚至用本店资金去做投机生意,非法营业。”

1948年,因母亲去世,章锡琛辞去总经理一职。第二年7月,开明书店18名同人联手写信,历数章锡琛失误,提出:“欲领导群僚,诱发其不畏艰难不怕吃苦之精神以从事奋斗,恐非先生之所长也。”

10多天后,章锡琛北上,应当时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邀,出任专员,参与1949年后第一个着作权暂行法制定。

开明书店董事长邵力子先生曾说:“这样对待雪村先生是不应该的。”虽已离开书店,可在后来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中,章提供了不少帮助。

上世纪50年代起,章锡琛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编等职。1969年染小恙,因求治无门去世,时年80岁。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尹艳丽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