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六朝烟水气 南京人的生活态度为什么让人羡慕?

核心提示:六朝为南京打下了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定文化历史下的产物,六朝烟水气孕育了南京人的性格与脾气,并形成了今天南京人随遇而安的习性。

图文无关

六朝为南京打下了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定文化历史下的产物,六朝烟水气孕育了南京人的性格与脾气,并形成了今天南京人随遇而安的习性。

六朝烟水

成就的作家

提起六朝烟水气,南京著名作家薛冰有部经典作品《家住六朝烟水间》,书中写到了南京的古城、山水和建筑物,并非南京人的薛冰在南京生活了几十年,对南京有着非常特殊的感情,他在其中又对南京人的儒雅风韵、雍容大气的性情作了一定的描述。

“六朝烟水气”这个词还可追溯至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描述:天长才子杜慎卿过江来南京,同友人徜徉雨花台岗上,“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茶,回来再到雨花台看落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作为底层百姓的菜佣酒保,把到永宁泉吃茶,到雨花台看落照,当成了一种日常生活。有一大半文字都在写南京的作家叶兆言,则从“六朝烟水气”这个词中看到了南京人的性格:南京大萝卜。

移居香港的南京籍作家葛亮则把“烟水气”看成是南京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无可无不可,认为那才是南京的气息。

六朝繁华背后的

文学成就

一个词生发出来暧昧与纠缠,还有那种绵密,其背后的意味其实更值得探究。不管如何,六朝烟水气,这个词将南京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都概括了,它说不清道不明,但嚼在嘴里却又是那么适宜那么熨帖。

六朝先后跨度达300多年,随着作为南方经济文化中心的确立,南京这座城市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六朝造就了一座座文化艺术的高峰。从文学上来说,六朝开创了我国山水诗,谢灵运、谢?等一批山水诗人应运而生;记录六朝人社会生活风貌的《世说新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问世。

此外,这个时期的书法、绘画、雕刻等领域也都有令后人仰慕不止的成就。

六朝繁华,是后人,更是文人们对建康城(东吴时称建业)的总体印象,他们每每踏上这块土地,总会有生发繁华之思和兴衰之感。文学作品向来都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宣传方式,古代如此,今天同样如此,而南京在这方面更是得天独厚。所以说,文学成就了南京,南京也成就了一大批中国的文人。

自然生态与文化氛围的结合

对于何为六朝烟水气,在南京住了多年的吴敬梓,在其书中并没有作解释,他在南京期间,除了结交不同的文人,也结识了一些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对南京的风土人情再熟悉不过,所以,其随意几句,就点中了南京和南京人的灵魂。

所以,作家陈正荣认为,六朝烟水气是一种历史沉淀的味道,是一种到处透发出书卷气的文化气息,是一种美丽与哀怨相结合的诗意。

著名作家袁鹰在其《且说六朝烟水间》一文中表示,在他看来,六朝烟水气至少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生态的爱护、维护和保护,二是文化氛围的酿造、营造和创造。

第一方面,他是这么说的:“虎踞龙蟠,气象万千,青山隐隐,绿水迢迢,逶迤的重峦叠嶂,‘白下有山皆绕廓’,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慷慨赐予。世世代代的南京人,又在山山水水间加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绿,厚厚的浓浓的绿,初次来南京的外地人,一下火车一下飞机,立即会惊喜地发现自己浮泅在绿色的海洋里。”

对于六朝烟水气所包含的第二方面,袁鹰指出,如果说有的千年旧都、文化名城被厚厚的尘封积垢掩盖,有如褪了颜色、帙页残损的线装古籍,南京就是一套具有现代装帧设计的新版系列巨著。“打开这套书,一卷卷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便展现在眼前。有的浑厚,有的秀美,有的凝重,有的轻盈,铁板铜琶,红牙细管,使你目不暇接。到中山陵,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到梅园新村,熙园、瞻园,犹如读一部历史;到莫愁湖、燕子矶、牛首山、白鹭洲,如读几卷诗词歌赋;到鸡鸣寺、北极阁、乌龙潭、天堡城,又像看几页笔记小品;走过那些冠以南京古名的秣陵路、建邺路、建康路、白下路、朱雀路、虎踞关、龙蟠里……只要偶尔一瞥路牌,也自会呼吸到一点文化气息。”

六朝人物与南京大萝卜

南京著名作家叶兆言则从“六朝烟水气”中看到了南京人的性格:南京大萝卜。

在他看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南京大萝卜是六朝人物精神在民间的残留,也就是所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

反映到一个人的性格上就是:自由散漫,做事 不紧不慢,永远谈不上精明,但是,淳朴、热情等个性和大萝卜“实心眼”的特点很像。“这点悠闲,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具体到“六朝烟水气”这个词上,叶兆言在其文章《六朝人物与南京大萝卜》中认为:就其本质,烟水和烟火也没什么区别,可是若说南京有“烟火气”,那就太俗气了。因为有时候一些词语上细微的变化,却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同样的例子,比如说“六朝金粉”,“所谓金粉,其实就是脂粉,但是从来不说六朝脂粉,南京从来就不是一个有脂粉气的城市。”

南京人冲淡平和的作风

这样一座城市同样成就了因《朱雀》《北鸢》而声名日隆的南京籍作家葛亮,他坚持传统的写作成为当下文坛的一股清流:他小说里的文字,简洁、克制,连人物的名字都取得特别文雅、美好;他本人的性格里也有一种纯粹的干净,几乎没有沾染什么人间烟火气和浮躁气。

据了解,葛亮先在南大读完本科,后到香港读硕士,毕业后,工作半年的他又重新回归校园读博,最终留在香港浸会大学做一名大学老师,安安静静地研究文学,搞创作。

葛亮在一篇写南京的文章中写道:这个城市,从来不缺历史,有的是湿漉漉的砖石碑刻供你凭吊。

十朝风雨,这该是个沉重的地方,有繁盛的细节需要承载。然而她与生俱来的脾性,总有些漫不经心。你看得到的是一个剪影,闲闲地背转身去,踱出你的视线。

因为书写和南京密切相关的小说《朱雀》,尽管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可葛亮此前并没有太着意地深入了解与体会这座城市。

在葛亮看来,“烟水气”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无可无不可,那才是南京的气息。“南京人对于时局的态度,多半是顺势而为。大势所趋或是大势已去,并非他们考虑的范畴。因为没什么心眼儿和计算,与世少争,所以又渐渐有了冲淡平和的作风。”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陈洋洋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