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农民日报:娱乐应有边界搞笑不能逾矩

核心提示:前不久,一段名为“精神病医院合唱团演绎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的男女张大嘴巴对着音乐口型,摇头晃脑、扭腰送臀、搔首弄姿、张牙舞爪演绎《黄河大合唱》。

图文无关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黄河大合唱》被誉为民族危亡时刻奏响的时代最强音,表现的是全民族觉醒、同仇敌忾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即便到今日,演唱这首歌曲,仍然让人心潮澎湃,感受到强烈的精神鼓舞。然而,这样一首经典歌曲却难逃被“恶搞”的命运。

前不久,一段名为“精神病医院合唱团演绎黄河大合唱”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的男女张大嘴巴对着音乐口型,摇头晃脑、扭腰送臀、搔首弄姿、张牙舞爪演绎《黄河大合唱》。另一段上传时间为2017年1月12日的“熊猫明历险记剧组”新年晚会视频里,《黄河大合唱》被篡改成了“年终奖”版,歌词低俗,表演者戴着熊猫图案的帽子唱道:“年终奖,年终奖,我们在嚎叫,我们在嚎叫,员工激情极度高,老板都把内裤当了……”经典之作成为一场场恶搞的笑料。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近年来类似事件一再重演。除了《黄河大合唱》,《十送红军》《长征组歌》《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也被恶搞过;董存瑞、邱少云、刘胡兰、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也未能幸免。

也许有人认为,“恶搞”只不过是为了娱乐一下。但拿红色经典和英雄人物恶搞,伤害的却是民族情感,误导的是价值观。英雄是国家历史的精神坐标,经典革命歌曲是我们共同的集体记忆,寄托和涵养着民族精神,我们往往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无底线娱乐恶搞,等同于变相解构先辈英烈,消解社会群体的价值认同,带来的后果并不亚于虚无历史,对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上述怪象频现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人缺乏历史敬畏感,对红色经典缺乏正确的认知,不知道这些红色经典背后隐藏的爱国价值,蕴含的民族情感,将这些作品当做一般的音乐作品来看待和对待;另一方面,一些人盲目追逐娱乐至上,迷信“恶搞有理”,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恶搞。有些人糊涂地认为,“不就是开个玩笑吗?凭什么《西游记》能恶搞,《蒙娜丽莎》能恶搞,红色经典就不行?”他们忘了重要的一点,娱乐也应该有度,也应该区分情况,至少应该遵守公序良俗,尊重公共利益,不违背社会道德和文明。在公共娱乐活动中,必须要有明确的界限和不可突破的底线。

“恶搞”革命经典和英雄人物,把恶俗当有趣,或许会带来短暂的“愚乐”,但消费经典之后导致的是认知的低俗、精神的矮化。恶搞红色经典的行为不仅不是健康的娱乐,相反是对公共情感的伤害。对这种行为应该坚决抵制,切不可听之任之,纵容其蔓延扩散。对造成恶劣影响者,应严加惩戒,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目前上述“恶搞”视频已被删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因此,创造和提供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产品和网络文化环境,是为人民群众营造美好精神家园的需要。

历史先贤、红色经典、英雄故事,以及那些代表着神圣记忆的民族节日、纪念日等,无不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元素。它们生生不息,矗立在不同的历史时空,既是我们回望的参照,更是我们远行的航标。他们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鼓舞青少年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历史、敬重经典、礼赞英雄,自觉抵制和清除不良内容,就是捍卫我们的精神家园。

娱乐应有边界,搞笑不能逾矩!(程天赐)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责任编辑:李书苗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