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网友还在搜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25岁“剩女”相亲:二三十个相亲对象都结婚了

核心提示:今年春节,父母和外公外婆都不准备再催妹妹相亲了。“相亲要趁早”,尤其是妹妹这种没有读大学的,高中一毕业,家里就开始操心她的婚事。

资料图

25岁“剩女”相亲:相过的都结婚了

今年春节,父母和外公外婆都不准备再催妹妹相亲了。

在河南林州的乡村,24岁还没订下婚事,已经被视作异类。而过了年就25周岁的妹妹,明显成了大家眼中的“剩女”。

妹妹没上过大学,长相不太出众,一米六的身高,皮肤较白,微胖,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一道缝。

从19岁开始,来家里为她说媒的人就没断过。相过二三十次后,她和我们都精疲力竭。

6年来,她一直拒绝接受自己的命运,但又无法摆脱,所以双方拉锯战升级为持久战——她相中的,家人看不上,家里相中的,她又看不对眼。

于是,二三十个相亲对象都结婚了,有的孩子都上了幼儿园,她就“剩”了下来。

“相亲要趁早”

马上就要过年了。

每到这时候,村里老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像年终总结一样掰着指头“盘点”:有多少家的孩子要结婚了,又有多少家的孩子还没找着对象。

妹妹自然属于后者。

与前几年七大姑八大姨纷纷出动、见面就问“找到对象没,啥时候结婚”不同,这几天家里相对冷清。她放了假,每天做做家务看看书,偶尔逗小侄子玩。

这样的情形在早前是不可能出现的,此前一到年关,妹妹要么是在相亲,要么就是在相亲的路上。

“相亲要趁早”,尤其是妹妹这种没有读大学的,高中一毕业,家里就开始操心她的婚事。

作为“中国建筑之乡”,《林州年鉴》记载,百万林州人中就有20万人从事建筑行业。具体到我的家族,外公、叔伯、姑父、姨父、舅舅,都以建筑为生,堂哥、表弟也是。

妹妹也一样,跟着父亲学了一段时间会计业务后,辗转于多个建筑公司。她的交际圈子并不大。因此相亲对象几乎都是建筑产业链相关工作人员。

每到年底,全国各地的“建筑候鸟”纷纷回乡。这是适龄青年相亲的最佳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有人甚至在半个月内,就完成相亲结婚两步走。

由于历史上重男轻女观念导致的男多女少现实,当地人普遍认为,年轻女性可以在婚恋市场获得更好的“溢价”,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有的两家满意后,会按照老家习俗先举行婚礼,到法定结婚年龄再领证。

但妹妹的相亲路始终不太平坦。有的是“鸡飞狗跳”属相不合;有的要求到外地定居不再回来;有的会问她是否接受婚后两地分居;有的贴心得过分,每天重复问,在干什么,吃饭没有,吃的什么……遇到最多的情况是,对方看一眼,简单聊几句,就问,“年底有结婚打算吗?不结咱就别浪费时间了”。

她也有过心仪的对象。

他叫王峰,比妹妹大四岁。

王峰体贴细心、相处愉快,又有共同话题,两人感情进展很快,不到一个月就见了男方家人。

“只想拥有一份简简单单的感情。”她在朋友圈里写道。并想着彼此再了解一下,如果合适,就谈婚论嫁。

但家里坚决不同意。

年轻人抵触被安排

不同意的原因,包括男方家境一般,没有稳定工作,家里甚至还搬出算命先生,说他们“八字不合”。

更重要的是,他们非常希望促成她和另一个相亲对象的婚事。

那个男孩叫李超,比妹妹大两岁,他爷爷和我外公是朋友,他父亲和我父亲是同学,更重要的是他在建筑公司懂技术,收入较高——知根知底、条件不错,家人都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对方家人结亲的愿望也十分强烈。

但妹妹非常抵触家里安排,她觉得相亲是两个人的事,希望结婚是基于自己的意愿。她对李超并无好感,觉得对方个子不高,长相也不是喜欢的类型,两人观念也不一样。

家里并不这么想,他们考虑妹妹学历、长相、身材,认为早点结婚生子才是正事。“你俩怎么样了?女孩要早点出嫁,年龄大了就不好找了。”每次回老家,外婆就劝,这样条件的错过就没了,你找个穷家去吃苦受罪吗?

“战火”甚至会转移到母亲身上。“都是你惯的,她要是嫁不出去,你可后悔去吧!”外婆责备母亲“做不了闺女的主”——母亲结婚,就是听从家里安排,外公看中父亲有文化。

自己愿意的,家里不同意,家里愿意的,自己又不情愿。那段时间,妹妹一直在摇摆。她想过“要不然就这样嫁了算了”,但又不甘心就这样委屈自己。

频繁相亲 一天见两三个

那段时间,叔叔打来电话,说是一个建筑公司招人,去山西做工。妹妹问都没问,就去了山西。

走了没多久,王峰就发来消息,告诉她要结婚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李超也在电话里问她:你要愿意,咱们年底就结婚;你要不愿意,我今年肯定是要结婚的。

果然,到了年底,姥姥告诉妹妹,李超结婚了。

妹妹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对待婚姻能如此草率,好像是到了年龄急于应付差事,如同一个木偶被急于“抱孙子”的长辈们提拉着。

事实上,村子里,年轻人被逼婚生子情况非常普遍。除了在外地工作脱离老关系网生存的,那些找不到合适的或者不太想结婚的年轻人,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家人再次埋怨妹妹没抓住机会。妹妹也提过当时心情很复杂,李超很适合结婚,但两人真的没有感情。她还是坚持,结婚要找相处舒服的才行。

此后,在山西工作期间,她还谈了个对象。对方比她大7岁,很有想法也很体贴,但家里觉得年龄差太大,而且男方条件不好,还是外地人怕两地分居,完全不同意。

最终,妹妹放弃了这段感情。相了这么多次不行,她特别伤心,每天都很消沉。

她开始消极面对相亲。“嫁谁不是嫁”,她降低了预期,进入最为频繁的相亲阶段,有时一天能见两三个。

置于放大镜下的相亲家庭

这几年,妹妹陆陆续续通过媒人得知,相过亲的那些男孩,都结婚了。

在林州,结婚意味着“负担”,部分家庭甚至返贫。六万,八万,甚至一二十万的彩礼,还要在城里买房买车,这对于打工家庭而言,只能是负债累累。

年轻男孩们鲜有能力承担自己的结婚开销,绝大部分需要上面两代老人背负。一儿一女的家庭轻松,女儿的彩礼往往可以为儿子娶亲凑一笔不小的份子。有两个儿子的家庭就惨了,不但老大说亲更难,娶到儿媳后,负债累累的父母还得外出打工,为老二娶妻攒钱。

每个男方家庭都会被置于放大镜下来回检视:一家老小会不会赚钱?父母有没有遗传病和重症?男孩交际能力活络不活络?准婆婆多少岁,身体咋样,有没有力气在未来帮助照顾孙子?

女孩也轻松不到哪里去。无论我们多不愿意面对,在老家相亲市场,女性最被看中的价值,就是生育,再就是长相、身高和脾性。

像妹妹这样,过了25岁还没出嫁,在相亲市场上的筹码会越来越少——当大多数适龄青年步入婚姻,那些不具备自我独立能力的年轻人,只能贬值,最后灰头土脸。这反过来,又强化早婚早育的合理性。

到了去年,妹妹的处境开始不妙。很少有人再为她说媒,甚至有的与同行达成共识:她要求太高,某某家条件那么好都不嫁。

妹妹也意识到,感情不顺利,婚姻不自主,与家里过度干涉有关,但根本原因,还是自己经济和精神上,没有实现自立。她很羡慕我考上大学,然后自由恋爱,经济独立,不必经历她所经历的一切。

为有效遏制农村婚丧陋习和不良社会风气,林州市去年11月发布《红白事参考标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彩礼总数控制在3万元以内(包括订婚、结婚)。提倡“不要房、不要车,自己家业自己创”的自强创业观,摒弃因婚借贷、婚后还账尤其是让老人背账还账等陋习。

可能是受有些相亲对象结婚不久即离婚的触动,家人也慢慢想开了,他们更愿意和妹妹一起等待合适的那个人。

外婆暂时搁置信奉了一辈子的“女人就要赶紧嫁出去,找个依靠”的想法。她曾经因为妹妹的婚事,急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现在不再催促她。

母亲发现,这个社会没有文化的人,跟有文化的人,活法大不一样。她全力支持妹妹学会计,并多次提及,很后悔当初妹妹厌学不想读书时,家里没有强迫她继续读下去。

妹妹也不那么着急了。去年,她考过初级会计后,在城里一家旅游文化公司稳定下来。虽然收入不算高,但她非常满意,认识了一群很谈得来的同事。

她们在工作之余,聚餐、逛街、看电影,有的相亲次数比她还多,年龄也不小了,但都不着急结婚。

妹妹说,新的一年要好好工作,当然,相亲还是要继续,如果遇到合适的,就出嫁。

(文中相亲对象均为化名)

■ 同题问答

新京报:用一个词来总结下2017年。

妹妹:挺好的,初级会计证考下来了,家里房子装修好了,工作也有了着落,而且这个工作是自己比较满意的。

新京报:过去一年家乡最大变化是什么?

妹妹:家乡修了三个天桥,而且有一个很大的商场,道路都加了护栏,明显看到了林州的发展。

新京报: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和规划?

妹妹:愿望是好好工作,找到自己的感情归宿。

新京报:你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希望怎么改变?

妹妹:农村的大部分彩礼是6万、8万,有的会要一二十万,对家庭来说负担很重。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最好还是以感情为基础,彩礼都是身外之物,只要好好奋斗,什么都会有的。

新京报记者 李骁晋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产品建议与投诉请联系:jianyi@chinaso.com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黑洁

实时热点

换一换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网友还在搜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