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博览>正文

我国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在全球仍居高位

2017-01-19 19:17 | 法制日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大气污染成因到底是什么,环保部今天透露,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研究顾问组5名院士和总体专家组25名专家,以及全国各地大气领域各研究方向的专家代表经过共同会商,专家们指出,污染物排放是大气污染形成的内因,气象条件是大气污染形成的外因。

专家们提出,应有序淘汰民用散烧煤和10吨以下燃煤工业锅炉等多项建议。

去年冬季全国空气质量不升反降

专家们认为,从季节分布来看,秋冬季是重污染高发季节。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重污染呈高发态势。

专家们指出,2016年,进入冬季以后全国空气质量不升反降,11月、12月份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下降7.5、6.3个百分点,PM2.5浓度分别上升7.4、5.4个百分点。

同时,11月至12月京津冀区域发生6次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重污染过程,PM2.5浓度同比上升6.4%。特别是12月中下旬,全国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重污染天气,京津冀及周边的北京等35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石家庄等多地AQI爆表。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较大幅度拉升了全年PM2.5平均浓度,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全年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影响了公众对全年空气质量改善的感受,成为现阶段大气污染治理的焦点和难点。

京津冀排放强度远高于其他地区

据专家介绍,从区域排放强度来看,京津冀地区的排放强度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从季节变化特征看,采暖季排放强度远高于非采暖季,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相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了30%左右。

目前,工业排放是我国SO2、NOX、一次PM2.5及VOCs的第一大排放源,民用排放是一次PM2.5的重要排放源,交通源是NOX和VOCs的重要排放源。

专家们提出,在未来排放控制中,需强化非电行业(钢铁、水泥和玻璃行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民用散煤清洁利用、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能源加工储运行业)等治理措施,实现SO2、NOX、一次PM2.5和VOCs排放量同步下降。

污染物排放是大气污染形成内因

“污染物排放是大气污染形成的内因,这已是国际国内大气污染成因的一个共识。”专家们指出,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问题,是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大气中多种污染物都以很高的浓度水平存在,这一特征也与发达国家曾经经历的大气污染显著不同。

他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驱动力,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中,颗粒物(PM)、SO2、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氨等的排放大幅增加,而且高密度地集中在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这是我国重点城市群大气污染频发的根源。

专家们指出,每到冬季,由于居民采暖的刚需,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平均增加约30%。近年来,我国投入很大的力量实施污染减排,SO2、NOX和PM2.5等污染物排放量出现下降,但总体上排放在全球仍居于高位,仍须较大幅度实施减排。同时,VOCs、氨等排放尚需要加大力度实施高效减排。

专家们指出,PM2.5来源复杂,其化学成分既来自于直接排放,也来自于二次转化。最新的研究显示,除了SO2转化为硫酸盐,NOX转化为硝酸盐,VOCs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氨转化为铵盐等过程外,还存在这些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气象条件是大气污染形成的外因。

建议有序淘汰民用散烧煤

在大气污染防治控制途径方面,专家认为,首先应解决京津冀秋冬季农村供暖煤炭散烧污染高强度排放问题,并建议构建清洁煤供应体系,进一步推动煤炭高效清洁集中利用。有效控制煤炭消费规模,从调整终端能源结构入手,加强散煤治理,严格市场准入标准;有序淘汰民用散烧煤和10吨以下燃煤工业锅炉。2030年,京津冀煤炭用于集约化利用提高到90%以上,力争京津冀2030年煤炭比重降至40%以下,农村散煤削减50%以上。

专家提出,要结构减排和工程减排结合,推进工业烟气污染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控制。2020年基本淘汰钢铁、电力、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同时,非电行业全面实现污染达标排放;推动钢铁、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全过程节能和烟气治理工程;石化化工行业VOCs控制技术普及率大幅度提高,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削减50%以上。

专家建议,全面实施轨道和公交都市战略,重塑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鼓励绿色可持续的出行模式,积极推进区域内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的“四网融合”;构建“车-油-路”一体化的移动源排放污染综合控制体系。重点开展道路柴油车、工程机械、船舶等关键柴油机领域的清洁化专项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率先实施“清洁柴油机行动计划”等。

专家们还建议,要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尽快率先启动京津冀环境综合整治重大工程的大气防治部分,建立一个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应对的科学支撑平台,组建一支重污染过程防控和空气质量保障服务的团队,形成研判-决策-实施-评估-优化的决策支持体系。加强动态污染源清单和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能力建设。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