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
报刊博览>正文

京华时报“劫后余生” 为何是深圳晚报发出评论

2016-12-22 14:12 | 传媒大观察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评论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深圳发出《深圳晚报》评论员文章——《京华时报“劫后余生”丨请珍视报纸品牌,不要动辄关其门停其刊》,就《京华时报》“劫后余生”展开论述。

此前对外宣布于2017年元旦休刊的《京华时报》,近日又发出新消息:不再是彻底停刊,而是停出纸质版,《京华时报》将作为新媒体品牌继续它的“百年京华”烟云。

ZAKER深圳昨晚发出《深圳晚报》评论员文章——《京华时报“劫后余生”丨请珍视报纸品牌,不要动辄关其门停其刊》,就《京华时报》“劫后余生”展开论述。该文认为,纸媒不是不能停刊,而是不能随随便便停刊,更不能以强制性的方式勒令停刊。

文章认为,任何一家报纸的背后,都是一个数十年精心培育的文化品牌。任何一家报纸都有资格活下去,就像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一样。

作为报业同行,《深圳晚报》的评论文章值得思考。

15年前,集纳社会资金创办的《京华时报》横空出世,和两年后创刊的《新京报》被看做是以全新的机制引领中国报业改革并获得成功的典范。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的喻国明曾评价两份报纸的出现“搅活了北京报业略显平静的局面”。

创刊15年来,《京华时报》曾取得过非常辉煌的成绩,而这些成绩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取得的,一纸行政命令,用长官意志决定报纸生死,多少显得不太恰当。此前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训斥西部商报记者,就招来众多批评,《京华时报》的关门令,恍如隔日训斥的重现。

为什么是《深圳晚报》发出评论?其实个中原因不难理解。在当前的纸媒环境下,深圳晚报无疑是报业寒冬里的一朵奇葩,凭借头版创意广告,引来众多广告主的目光。

2016年上半年,《深圳晚报》总营收与去年同比上升23.08%,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近800万元。《深圳晚报》常务副总编辑周智琛表示,深晚今年的广告收入月月正增长,广告已经排到了明年。

对比这两份报纸,一份是出生在经济特区,运用互联网思维办报发展劲头日盛,一份是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辉煌之后又陷入困境几临关停。深晚的评论,除了作为传统媒体正常的发声,多少还有些惺惺相惜的味道。

观媒君注意到,从10月28日起,《京华时报》已连续四天每天用半个头版推介京华时报新媒体2016冬季粉丝见面会,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粉丝们将陪伴报纸走完最后的日子,也一起迎来以新媒体形态延续的京华品牌的新生。


京华时报“劫后余生” ▏请珍视报纸品牌,不要动辄关其门停其刊

深圳晚报11-30

深圳晚报媒介观察员 张若渔

蓝媒汇今日获悉,此前对外宣布于 2017 年 1 月 1 日休刊的京华时报,曝出又有最新变动:不再是彻底停刊,而是停出纸质版,全面转型新媒体,且该走向,已基本落定。

本以为京华烟云就此烟消云散,没想到,劫后余生,只是 " 朱颜改 "。无论对于京华时报,还是对于中国纸媒,这都是一个好消息——尽管笑中带泪、无语凝噎。

纸媒不是不能停刊,而是不能随随便便停刊,更不能以这种强制性的方式勒令停刊——没有解释,没有因由,一纸命令,便决定一张报纸的生死。

当然应该承认,纸媒最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的纸媒徘徊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丧失关注度,流失读者群,再也不受广告商追捧。加之,报纸相对过剩,在不多的市场空间中,恶性竞争的压力骤增,优化整合成为必由之路。

但我们仍然必须有勇气面对一个常识:纸媒并没有到山穷水尽、必死无疑的绝境。在信息传播和知识创造的版图中,报纸仍然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这种地位依旧吃重,并非泡沫泛滥的新媒体所能撼动或者替代。

报纸的日子还长着呢。报纸最怕的不是经营下滑、市场失意,甚至也不是山呼海啸般的唱衰和抛弃,而是那只看不见的行政大手,基于各种似是而非的想象和名义,动不动就对报纸举起斧钺。

无人否认报纸应该转型,但停刊显然不属于转型的范畴。如果一张报纸明明可以活下去,却不让其活下去,不给其自救的空间和可能,不给其释放潜能闯出一条血路的机会,那么,我们将走向自我实现的预言——报纸真的没救了。

任何一家报纸的背后,都是一个数十年精心培育的文化品牌。其上负载着经年积累下来的独属于这家报纸的情感、文化、思想与公共性。倘若无视这些品牌附丽,以改革的名义斩草除根,那本质上就属于改革虚无主义,是一种始乱终弃的做法。

任何一家报纸都有资格活下去,就像每一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一样。重要的是,报纸要自强要争气,要在市场威压之下倒逼出所有生存的潜能,以崭新的模式自立于众媒之林。而对于决策方面来讲,需要给报纸一些耐心和空间,让其折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无论对于报纸还是其管理者,都是一种高贵的耐心和信心。

纸媒的深刻调整在所难免,甚至倒下一大批报纸,在未来也是大概率事件。但这应该是自然而然的市场事件,是市场达尔文主义逻辑演化的产物,不应是人为粗暴干预的事件,更不应该是根据与行政层面亲疏远近的 " 关系圈层 " 去逼迫的产物。

报纸的公信力含量非一般新媒体所能比拟,互联网时代越是喧嚣,人们越需要白纸黑字的确据。在纸媒体系,仍然有着一支足以令人信赖的知识精英,他们不乏理想、智识、想象力和进取心,应该给他们空间,让他们为报纸寻找一个合乎时代发展逻辑的生存发展方式。

没人看报纸了?这也许是事实,但这远远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是,只要品牌在,古老而坚贞的 " 报人 " 们就可以依托品牌打造出一片新天地。到那时,报纸那张纸消亡就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报纸只是换了一种新的壳和新的生存方式。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在载体革命的关口,珍视好品牌的价值?不要在革新闻纸的命的同时,连同报纸品牌也弃之如敝屣了。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我要评论已有条评论,共人参与

最热评论

刷新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