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
报刊博览>正文

紧绷的神经如何坦然“发呆5分钟”?我很想静静

2016-10-20 14:24 | 北京晨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发呆5分钟”,与“我想静静”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同样是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要注意给自己作心理解压,静一静,什么都不想,也许,几分钟后,心情就会舒坦很多。

每天给自己留5分钟发呆时间;每天运动1小时、掌握1项运动技巧和加入1个运动社群;按照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做到膳食多样化,这就是“5125”健康生活理念。同时,“5125”的谐音“我要爱我”,方便记忆。专家表示,这一理念强调公众应当关注“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从而营造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10月19日《北京晨报》)

●呼吁

静静在哪儿 让我去找找

“我想静静,别问我静静是谁”。一个貌似很平常的句子,却被广泛引用:办事办砸了,“我想静静”;心情不爽了,“我想静静”;碰到无厘头的事情,网友也多以“我想静静”自嘲……见到好友发这个,一般很少会刨根问底,大多都以“拥抱”等网络表情以示关切与安慰,来自朋友的默契,那种内心片刻的宁静,有时候内心还真能有些许释怀。

“发呆5分钟”,与“我想静静”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同样是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要注意给自己作心理解压,静一静,什么都不想,也许,几分钟后,心情就会舒坦很多。

确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大事小事烦心事,让人难以自已。有人可能口不择言地与人掐架,结果激烈的舌战会让自己的情绪火上浇油。有人则会将不快关在心底,自生闷气,结果不良情绪不断发酵,或导致个体长时间的抑郁……别小看了这些不良情绪,那轻则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重则影响自己的生活品质乃至身心健康,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比方前段时间某年轻男星患抑郁自绝,就让公众唏嘘不已。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抑郁的情绪得不到畅快的宣泄却是根源所在。

现在公众普遍都比较注重养生保健。对于运动时间,健康饮食可能有系统的规划与实践,但对于个体的情绪问题,却可能没有进行积极的梳理与正确的对待。而不良情绪或是爆发性,或是持久性,对个体身心健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造和谐社会也至关重要。因此“发呆五分钟”是敦促公众注意关心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打造健康生活,就需要做好心理解压,拥有健康心态!冯海燕

●论难

不是不想做 臣妾做不到

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的消息出来以后,除了少量赞许的声音外,更多收获的却是调侃和揶揄。比如“以后我再发呆时请不要骂我,我在养生”、“每天发呆15小时,我应该很健康吧?”等,满满的善意,何以得不到社会善意的回馈呢?笔者以为,原因是错综交叉和繁多的。

一是很多国人缺乏必要的医疗养生知识储备和认识。发呆可以放松身心,越是忙碌的人越需要每天有短时的发呆。但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知道和充分认识到这样做的好处。二是不少国人缺乏足够有效的健康养生知识教育和普及。三是缺乏必要的医疗养生实践引导。仅仅限于手段老套的发个倡议、下个文件、摆个展板、登则新闻等,很难真正深入人心,也引不起足够重视,甚至习惯性的质疑。四是相关社会氛围不对。比如就时下而言,绝大部分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大,但又缺乏必要的休息,甚至一些法定的节假日休息权都得不到落实,日常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猛然来一个“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似乎与这种紧张的节奏不合拍,甚至完全就是南辕北辙,引发一些人的情绪反弹和不适,似乎也不难理解。

林林总总的原因,说明一些国人不看好“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不是真的不认同,而是还有更多原因掣肘,从而对这样的建议缺乏足够信心。

因此,要想“建议每天发呆5分钟”等养生知识不致最后真的落得个仅是笑谈的下场,我们就不应该简单责怪一些国人的不领情,而是应该进行更深入的反思和改革,清除相关不领情的障碍。比如,进一步强化包括此次倡议内容在内的国人养生知识普及教育,打击虚假养生知识传播,强化国人养生实践引导以及优化劳动权利保护,保障国人休假权等权利。余明辉

●反思

慢上一点儿 惬意才舒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像一包方便面了,看着有滋有味,却少了烟火的气息,却少了闲暇的美好。如同机器人一般的我们需要“每天发呆5分钟”。

单纯的从时间上来看,5分钟的时间任何人都能挤出来。问题是,在焦渴的心情之下,在匆忙的脚步之中,在脑海里全都是如何赚钱,如何生活,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看孩子,如何养老人,如何应付各种社交活动的繁杂和吵闹里,即使能够做到“每天发呆5分钟”又能如何?真的能因为“每天发呆5分钟”就纾解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了吗?如果心情是复杂的,如果心绪是难平的,我想别说“每天发呆5分钟”了,即使是“每天发呆10分钟”也是枉然。因为你不能做到“忘我的发呆”,不能做到“畅快的发呆”。

“每天发呆5分钟”需要找回惬意的情怀,生活的姿势。说白了这就是我们再次提出的慢生活。而真正的慢生活,却不是简单就能做到的事情。当前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失眠、易怒、暴饮暴食、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非常普遍。是到了关注心灵健康的时候了,但是,心灵的健康却不仅是“每天发呆5分钟”那么简单的,这需要整个社会都能慢下来。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需要休闲时代的到来。有报道说,有的国家的人们最散漫,周末的时候所有的商家都是打烊的,人们为的就是过轻松的生活。其实,我们不需要如此的缓慢,但是最起码能够坦然地陪孩子吃顿饭,能够幸福地陪老人说说话,能够有时间牵一下爱人的手。

“每天发呆5分钟”需要找回惬意的情怀,紧绷的神经如何坦然“发呆5分钟”?一边发呆一边想着如何赚钱,发呆何用?郭元鹏

●建言

忙忙碌碌中 留一点空闲

在日常工作中,发呆不难,可是要想做到有理有据合法合规地发呆却不容易。很多时候,发呆都被视为偷懒或者浪费时间的行为,专家的倡议,无疑为“发呆”提供了权威的科学依据,可以使“发呆有助于健康”成为人人认可的生活理念。

发呆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心情的,可是很多时候,那些上班族们往往被繁重的工作压得抬不起头,工作中争分夺秒,这样的工作状态,如何能够抽出时间进行发呆,即便是短暂的5分钟,在他们看来也显得十分奢侈和珍贵,因此,要想确保上班族能够发呆,首先应该给予他们发呆的自由和时间,这就需要对繁重的工作进行减压,每天给予5分钟的精神减压和心灵睡眠时间,如此,上班族才有发呆的可能,否则,一切都是免谈。

其次,要想做到高质量的发呆,应该确保有一个适合发呆的环境,城市中,到处车水马龙、喧嚣不堪,工作中,随时你追我赶、竞争激烈,这样的环境如何能够沉下心做到有效发呆?很多时候,当一个人正在发呆时,往往会被喧嚣打破,也可能会被上司“叫醒”,轻者会面临着训斥,重则可能会被扣发工资,这样的事件并非没有可能。

因此,除了应该给予职工发呆的权利,还应该给职工提供一个发呆的环境,看到员工发呆,不惊扰,不训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人性关怀。

发呆不仅可以调整身心,也是提升工作效率的一大途径,短暂的休息,可以起到检视自我,放松心情,减缓压力的效果,这些对工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用人单位应该给予员工每天发呆5分钟的自由和权利,为员工发呆提供方便,让发呆成为员工的一项权利,如此,每天发呆5分钟才有可能得到落实。朱丹

●三言两语

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 这个好难好难,还是发呆简单。——萧瑟发呆的意境应该是忘记时间,忘记外界,忘记自己,5分钟怎够?——何田田生活慢下来,可现如今的社会,能让你慢下来吗?能给你时间发呆吗?——听雨喜欢发呆,每天不止5分钟。

——胖胖

不管、不问、不想、不看、不听,放任、放空,保持五分钟好难。——张杰上班族生活、工作压力大,是社会症结,个人可以调节,但终须社会调整。

——愚人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