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
报刊博览>正文

这般震撼!揭秘《红军不怕远征难》纪录片拍摄内幕

2016-10-19 14:12 | 北京娱乐信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这一次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中担任讲述人,谭江海透露说,片子的拍摄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虽然只有九集,但从启动到播出,用了整整一年。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北京卫视《档案》栏目制作了九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红军不怕远征难》,并于10月17日开播。主持人谭江海和老搭档石凉作为“双讲述人”,以时空对话的形式带着观众还原长征最真实的场景。纪录片播出后引起广大反响。日前,谭江海接受了信报独家专访。

采访时已是晚上十点半,刚结束一天工作的谭江海十分疲惫,但当记者说明是要采访长征主题时,他主动将电话拨了过来,讲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整整一年时间的拍摄背后,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困难。

从启动到播出整一年

北京卫视的《档案》栏目一直以记录历史、普及历史、保存历史收获一大批稳定受众,而节目主持人谭江海也凭借沉着冷静的风格、治学严谨的态度受到观众欢迎。

这一次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中担任讲述人,谭江海透露说,片子的拍摄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虽然只有九集,但从启动到播出,用了整整一年。我们几乎途经了所有红军走过的长征路,采访了两百多位长征亲历者、见证人和红军后代。”

去年的10月17日,《红军不怕远征难》在当年长征的出发地江西于都举行了启动仪式。从这里出发,途经了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翻越都庞岭、老山界、娄山关、乌蒙山、夹金山、岷山、六盘山,渡过潇水、湘江、乌江、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穿越松潘大草地,祭扫了一百多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无名烈士墓。

谭江海说,过去有各种类型纪念长征的作品,但他们想做出不一样的东西,宣传主旋律的同时注入更多的带入感和真实感,“毕竟是80年前的事情,长征当年没有条件留下影像资料,那么我们就想用再现拍摄的方式弥补这一块的不足,尽可能根据采集到的资料来还原历史。”

尽可能还原当时场景

谭江海坦言,拍摄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大的难处莫过于当年真正的老红军健在的几乎没有了,“这样的缺失给拍摄造成困难,我们搞不到一手资料,顶多能够采访红军的后代,但毕竟不如采访真正的老红军来得真切,但我们竭尽所能弥补。”

另外一个困难在于,长征沿途为了躲避敌人,红军走的路线都是比较偏远的村镇。谭江海说,一年的拍摄他们几乎没有去过几个城市,“就连县城都很少去,拍摄条件非常艰苦,跨雪山、过草地,要把这些地方串联起来只能靠汽车。”

《红军不怕远征难》拍摄时,很多场景让谭江海感到震撼。80年前红军在江西于都过河,当时已经没有桥,又没有可用的现成材料,红军就靠当地老百姓捐的木材、门板甚至棺材板来搭浮桥,“当时捐这些材料的居民住所还在,确实看到有的房子缺少门板,这就是当时拆下来搭建浮桥的痕迹。还有墙上写的‘解放妇女,要学文化’的标语也还在,虽然被粉刷过,但没有完全盖住。”谭江海说,这些场景在当时没有条件留下影像资料,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保留、还原红军远征的场景,“如果再不记录下来,这些东西可能就真的消失了。”

首现“双讲述人”形式

熟悉《档案》的观众都知道,石凉和谭江海都是节目的讲述人,在这部《红军不怕远征难》中,两人首次以“双讲述人”的方式出现。两个人各司其职,石凉担当复现场景中的讲述人,站在历史亲历者的角度,进行第一人称叙事;而谭江海担任现实场景中的讲述人,站在从今天回溯历史的宏观视角,进行整体性叙事。

“我的身份是按照线索进行推进,把长征事件串联,算是一个比较理性的角色,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回顾;石凉扮演亲历者,可能是一个红军战士、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百姓,他将用看到的、听到的更为真实地还原当时场景。”谭江海这样解释自己和石凉在纪录片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姥爷就是一位老红军

谭江海的姥爷就是一位老红军,这也让谭江海从小耳濡目染对红军有一种天然的亲切和向往,“姥爷1919年出生,1936年参加红军,是第一代红军,1937年他加入了共产党,参加红军以后,姥爷跟着老班长的姓叫做谭有福,意思是说跟着共产党是个有福的孩子,这个名字一用就是一辈子,而我就跟随了姥爷的姓。”

谭江海回忆说,姥爷的后背有个很明显的枪伤,小的时候他经常会趴在姥爷的背后摸,“那是一辈子的,现在想象那个枪伤很可怕,离心脏很近。姥爷是一位很能打的红军战士,而我也因此有了很深刻的‘红军情结’。”

长征精神影响着我们

谭江海:人生就像长征一样,一路上有苦难、有风景,让长征精神赐予我们一种力量,让无力者有力,继续前行。

■评论:如此真实,这般震撼

杨光:回顾“长征”的影视作品过去也曾看过,但很少有一部片子能还原得如此真实,让人这般震撼。

远征、热血、转战、星火、奇兵、飞渡、冰锋、绝地、铁流,这九个词或许是《红军不怕远征难》对两万五千里长征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概括。看得出节目组是用心的,“双讲述人”的时空对话让这部片子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多了几分教育意义。

漫漫长征路上,那些青春的臂膀最终扛起了新中国的未来,也就是我们的今天。

单说“长征精神”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有点虚,但看过《红军不怕远征难》,抛开这些意识形态,你会发现几万人的一次远征对全人类而言本就是一次壮举。就现在而言,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那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很多事情只要再坚持一下,可能就成功了,不坚持这一下可能就失败、被摧垮了,这就是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记者 刘珲 杨光)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