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Found


nginx
全部新闻>正文

名校“富豪榜”,最高和最低竟然差百亿!最“壕”又是谁

2016-10-13 10:34 | 中青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最“壕”高校又是谁?哪些高校去年“花超”了?跟着小微一起来看看教育部直属高校的2015年度总决算和2016年度预算情况。

9月是教育部及全国各高校密集“晒账单”的时期。最“壕”高校又是谁?哪些高校去年“花超”了?跟着小微一起来看看教育部直属高校的2015年度总决算和2016年度预算情况。 

2015年,四所高校收支决算总额超百亿元

近日,70余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了2015年度部门决算。从收支决算总额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排名前列,而且这四所高校收支决算总额超百亿元,清华大学已经超过200亿元,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从已公布的2015年度总决算来看,排名第一名与最后一名高校  的预算数相差约20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总决算100亿元以上的有4个高校,50~100亿元的有16个高校,20~50亿元的有35个高校,20亿元以下的有20个高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及中央戏剧学院等8所高校的2015年度总决算降低,其余高校年度总决算均有所增加。

2016年度预算“富豪榜”

2016年4月中旬,教育部率先在其官网公布了其2016年度经费预算。根据教育部《关于部属高校公开部门预算的通知》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均应在一定期间内公布其经费预算。从目前已公布的数据看,排在“富豪榜”前三位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2016年预算数分别为182.17亿元、154.28亿元和153.11亿元,均超过百亿元。从已公布2016年度预算的70余所直属高校来看,排名第一名与最后一名高校的预算数相差约179亿元。

在排名前10位的高校中,几乎全部为综合性大学。而排名后10名的高校中,多为专业类高校,比如语言类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类高校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从总体上看,理工类大学比文科类大学预算更加充足,比如排名后10位的多为文科类高校,理科类高校一般排名在中上游。

“财路”漫漫其修远兮

东部地区高校更有钱

在今天,地方高校的发展不仅仅是学校本身的事情,还关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榜单公布的地域来看,不同地域高校间的贫富差距也很大。相对来说,东部地区的高校预算数更多,无论是2015年度总决算还是2016年度预算,在排名前10位的高校中,东部高校都占尽了优势。

“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人口流动的重要因素,其溢出效应更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秦惠民对媒体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教育部目前共有75所直属高校,分布在全国18个省份。按拥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数量算,北京拥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24所部属高校;排名第二的上海拥有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8所直属高校;江苏、湖北两省各有7所;陕西有5所,四川有4所,山东有3所,天津、辽宁、吉林、湖南、广东、重庆各有2所,黑龙江、浙江、福建、甘肃、安徽各有1所。

目前,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西、贵州、广西、海南、云南、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等13个省份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从地理区划来看,这些省份多处在中西部地区。

“分级”不仅仅意味着行政管理归口的不同,隐匿其背后的经费问题一直静默展示着力量。而倘若没有拨款支持,一些科研项目和学科建设或都成为空谈。

“吸金”能力差距大

从公布的经费数据来看,中国大学貌似现在很有钱,有的大学每一年的预算已经超过100亿,但是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这样的办学经费还是不足的。目前中国公办大学的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学生的学费,而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学费。

2016年初,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发布了2016中国大学社会捐赠排行榜。

总体看来,中国大学社会捐献基金比例很低,大概占整个办学经费的1%。现在中国的校友捐赠整体比例还是不高的,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这个比例相当低。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校友捐赠率高达68%,是一个非常高的捐赠比例。尽管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校友会,但目前国内高校校友会所起到的作用,仍然以展示学校的风采为主。校友与学校的关系很松散,往往“人走茶凉”,校友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需要引起中国高校重视。因为捐献越低,就反映出社会对大学的认可度低,还有中国大学的办学资源、渠道还是非常有限的。

大学办学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拨款,更不能因为政府的拨款比较多就不重视社会捐赠。一所大学的办学经费越多地来自政府拨款,学校的财政独立性就越弱,会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钱用在“刀刃”上了吗?

在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有12所高校“花超了”,其余高校均为收入大于支出。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表示:“决算主要是由今年的收入和去年的结余构成,中国高校决算数字庞大是因为有较大的结余存在,这恰恰说明部分高校存在虽然经费充足,但不能灵活使用的问题。”

高校主要收入来源: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包括捐赠收入)等。

高校主要支出项目:教育、一般公共服务、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及其他。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进一步解释说,虽然清华等名校获得的国家投入多,但这些经费是否用到办学的“刀刃”上,公众仍充满疑问。“对于决算公开,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包括这是由学校自己统计、发布信息,而不是由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审计、发布的。因此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存疑。另外,高校公布的决算数据只有大类开支,没有细目,这令师生无从了解开支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跑冒滴漏’,被贪污、挪用等问题。而国外大多数高校,在公布财务信息时,会具体到每一笔开支详细的信息,有利于师生、公众监督高校合法使用办学经费。”

那么,高校办学的“刀刃”是什么?又该如何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胡娟表示,当前高校“青椒”(青年教师)问题凸显,教育经费的使用应该更多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用在该用的地方——即更多用在人的身上。胡娟建议,“新一轮的财政拨款要建成一种梯队,那些曾经获得专项拨款较多、社会声誉较好、创收能力较强的高校要由财政支持转为政策支持;对那些正在成长过程中、创收能力不是很强的高校,以及那些学科实力非常强但之前由于各种原因并未获得更多支持的高校,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认为:“高校须引入绩效评估机制和问责机制,用绩效评估倒逼大学破除粗放式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在‘两个一流’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引入绩效拨款机制,严格按照考核进行拨款,破除‘211’‘985’高校的身份固化问题。”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