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新闻>正文
无标题文档

兰州大学撤销教育学院引争议:是否与“双一流”建设有关?

2016-08-27 09:02 | 新京报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缩小 放大

核心提示:兰州大学此举并非个案。自去年4月以来,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对其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教育相关机构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或撤裁。

7月15日,兰州大学校方正式发布文件,宣布撤销该校教育学院及内设机构,与此同时,校方作出一系列专业及机构调整与人员安置。记者注意到,兰州大学此举并非个案。自去年4月以来,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对其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教育相关机构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或撤裁。

针对综合性大学“一窝蜂”调整教育学院或相关机构的现象,有媒体刊发《教育学科遭遇裁撤:功利or理性》的文章分析指出,“双一流”建设压力之下,高校需要调整相对弱势的学科发展。

兰州大学宣布撤销教育学院的官方文件显示,由于“学校事业发展需要”,2016年7月14日经校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撤销教育学院及其内设机构。原教育学院人员(含离退休)、财务、资产按有关文件精神处理。与此同时,兰州大学公布《关于重新组建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通知》《关于组建兰州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通知》等一系列机构调整及人员安排的文件。

多名兰大原教育学院的学生向记者表示,得知学院被撤销的消息感觉很突然,学校在公布之前并未征求学生的意见。

目前,兰州大学官网“学院设置”一栏里,已经没有了教育学院的踪影。

追问1

撤销是否与“双一流”建设有关?

有观点认为高校裁撤教育学院“客观上是由于‘双一流’建设的压力”,兰州大学原教育学院多名学生也表示曾听说撤销学院可能与学校进行“双一流”建设有关。

就此,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认为,原因可能有二:一方面,在这些综合性大学中,教育学科可能规模较小、整体的发展水平和势头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在学科评估过程中,整个教育学科在我国发展不是很平衡,很多综合性大学新设的教育学科排位并不靠前。

据王烽介绍,各学校都曾有过“大而全”的发展过程,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很多原来没有教育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开始办教育学院,以前没有人文学院的理工科大学也开始办人文学院。

王烽以“高等教育研究所”举例,上世纪80年代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几乎都建立了这一机构,之后有的转成战略研究机构,有的开始招生,有的可能没太大发展。开始招生的高教所需要接受学科评估,但由于设立得比较晚,学校不够重视,发展环境不好,基础也弱,因此虽然建立了二十多年但是发展得并不好。

追问2

综合性大学是否需要教育学科?

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已有多所综合性高校对教育学科或相关机构进行撤销或调整。

今年上半年,2001年12月成立的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被校方撤销,调整到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并被更名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室。2015年11月20日,中山大学印发文件撤销教育学院。同年4月3日,南开大学取消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独立处级单位建制,保留机构名称,调整为隶属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非处级研究机构。

对此,王烽表示,很多学校教育学科发展时间短,在没有特殊政策情况下,一个学科要发展为强势学科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学校政策资源会向优势学科倾斜,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

“教育学科是否保留,主要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科之间的关系。”王烽指出,以前学校追求“大而全”,但不会对所有学科给予充足资源。同时,现在教育学科本身也存在发展方向不明确的问题,人才培养没有根据市场进行变化。

王烽表示,目前,从过去的追求“大而全”设很多学科,到现在开始整合和撤销,走了一个弯路。现在因为开始打造强势学科,集中力量建强势学科,从以前的外沿发展转变为内涵发展。不过,这一过程和转变的成效还有待观察。

追问3

更多弱势学科会否遭裁撤?

2015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教育部在《2016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表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包括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等多项工作计划。

这是否会进一步激发大学调整自己的学科和机构设置,一些拖后腿学科是否会首当其冲遭到裁撤?

王烽认为,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学科来支撑,因此这会影响学科的办学思路。想建成一流大学,学校肯定想争取把每个专业都建成一流,但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一流大学的各个学科间也存在发展差距。

“学校不要仅仅根据学科排名来考虑学科去留的问题,应该统筹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科结构,撤销还是要经过论证和民主科学的程序制定决策。”王烽称。

王烽还表示,随着生源、学校建设发展思路变化,现在各学校是“求强”而不是“求全”,这是一个发展阶段,因此之后对学科调整的学校可能会越来越多。

■ 反应

“感觉像被学校抛弃”

一名原教育学院的学生告诉记者,在学校正式通知撤销教育学院之前,就已经有相关传闻。学校公布后,原教育学院和现在被分配去的学院的老师一起给学生们开了一个会,“没有说明被撤销原因,只是新学院对我们进行了欢迎。”

“我们不是不可以理解学校撤销教育学院,只是对学校作出这项决定时并未征求学生意见比较生气。”原教育学院一名大四学生说,学生们不知道撤销的原因,问学院老师也说不清楚。

应用心理学专业一名学生向记者介绍,该专业2013年才开始招生,第一届招生的学生本科还没毕业,学院就被撤销了,“感觉像被学校抛弃了”。

原教育学院一位老师向记者透露,因为学院撤销工作变动比较大,学校通知接受采访需要报告宣传部。

有同学对记者表示,由于学校还没开学,暂时感觉不到对自己的影响。但也有一些同学称,撤销可能对保研的同学影响比较大,因为各个学院保研政策不一样,有的学院是看考试成绩,有的是看综合测评;而且各学院保研率也不太一样。

声音

【光明日报】裁撤是“真调整”还是“拍脑袋”

近期大学之所以纷纷裁撤教育学院或相关机构,虽然各校没有公开原因,但是能够猜测得出,客观上主要是因为“两个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压力。在办学经费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砍掉或者弱化一些学科的建制,就无法集中有限的经费和资源发展优势学科,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例如,山东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教育学科在全国排名不高,而其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是独立建制单位,还有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并希望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这就必然需要校方投入财力和资源,但在“两个一流”建设下,学校不可能追求各个学科都发展,于是校方就将教育学科取消了。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和兰州大学的教育学科虽然在全国排名尚可,但可能校方认为要让教育学科为学校带来声誉费时费力,与其这样,倒不如裁撤。

目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正在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这将进一步激发全国一些大学调整自己的学科和建制,那些拖学校全国整体排名和学科排名后腿的学科,肯定将首当其冲遭到裁撤。就教育学科而言,裁撤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建制取消,把教育学科调整到其他院或者部门,让其成为一个下属小学科或者小部门,继续承担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另一种做法是在建制取消的同时,取消教育学科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只保留科研任务,并强化对学校的服务(教育教学等方面改革)作用,实质性是学校政策研究部门。就后者来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山东大学。当然,山东大学的做法并不是唯一的。事实上,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大学高等教育所的模式与之类似。

大学调整学科和建制是各校的办学自主权。只不过,在调整的时候要有理性。过去,追求学科大而全,于是许多大学都发展教育学科,组建了建制单位甚至是正处级的。如今,“985工程”和“211工程”废除了,“两个一流”建设来了,一些大学发现自己不能再这么做了,于是就对弱势学科教育学科进行大手术——切掉或者移植到别的部门。不过,这么做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却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一方面,要摈弃党委书记和校长决策拍脑袋,一时兴起,说发展教育学科就发展教育学科,说不发展教育学科就不发展了,说独立建制就独立建制,说取消独立建制就取消了,而要有理性论证。事实上,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在内的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不仅有教育学科,而且还因在全球学科排名中的位置给学校带来了很大声誉。这说明在感性和急功近利下砍掉教育学科,对于我国志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著名大学来说,至少是需要三思而后行的。另一方面,教育学科在一些大学没有发展好,有很多因素,比如学科带头人是否真的有水平,招生录取等环节是否严格坚持了学术第一的标准,而不是校内党政干部甚至领导混文凭的自留地。招聘不到真正的好学者,招录不到真正的好学生,教育学科自然就得不到好的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难道教育学科发展不好,校方没有责任吗?

“一窝蜂”裁撤教育学科不是好选择

对于一所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来说,教育学科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教育学科的存在能够让师生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献计献策,服务学校。毕竟,办大学是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而真正的高等教育规律的掌握者往往是高等教育学者。虽然我国许多高校的领导都觉得自己真的懂高等教育规律,但事实上他们并不真懂,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违背高等教育规律的改革和做法了。另一方面,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需要文理兼有,而教育学是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许多世界一流大学都有教育学科。举例来说,即便美国的芝加哥大学现在没有教育学院或者教育研究生院,但却仍然有教育研究联合中心和城区教育研究所。事实上,我国现在许多大学教育学科并不是突然就产生的,而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高等教育研究所(室),当时它们的作用就是服务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现在,那些矢志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我国著名大学,需要对教育学科的改革不是撤销或弱化,而应该是改变其定位。应该从盲目扩大发展,尤其是以招收、培养研究生和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和产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定位,转型为控制甚至适当缩减规模,以服务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定位。例如,让教育学科的老师研究什么是好的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以及学生评教的问题与解决;让他们研究学校的办学定位、教育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方案、自主招生政策的完善;让他们研究学校的课程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改善建议。一旦如此转型了,少了对他们的科研绩效考核,那么他们就无须为科研项目、课题和研究生教育费心费神了,就能很好地服务学校方方面面的改革与发展。这对矢志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我国著名大学将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国一些著名大学现在“一窝蜂”地跟风撤销教育学科,应该说其实并不是一个好选择,甚至是一个坏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6月17至18日,来自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的二十余位教育学院院长和前院长相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普希金城,出席“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学院:挑战、机遇与合作”高层峰会。这一峰会由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教育研究院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全球14个国家19所顶尖学府的22位教育学院院长和前院长围绕共同关心的“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在改进教育政策和实践中的定位与作用”等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其中,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帕特里夏·格雷厄姆教授在《研究型大学教育学院面临的挑战》的主题演讲中讨论了教育学院对于哈佛大学的作用,并提出了她的建议。会议达成共识,最后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亚瑟·莱文教授在会议总结时说,“这次小型会议就像一颗能导致雪崩的卵石”,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在国家高等教育“两个一流”建设大背景下的大学学科调整必须理性,不能急功近利。著名大学在撤并一个学科前,校方不仅必须广泛调研,而且还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切不可不尊重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意见,就领导自己拍脑袋决定。事实上,正是由于我们的大学的领导拍脑袋决定,所以才导致今天千校一面的学科大而全,造成了今天自己学校的学科特色不鲜明和不理想等问题。现在,在“两个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按理说就不能再重蹈校领导拍脑袋决定的覆辙了。而且尤为引人深思的是,难道一所大学为了追求学科和全校的整体排名,要把学科砍到只有那么少数几个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学科才行吗?

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8610-87869823
相关搜索:

更多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今日TOP10

网友还在搜

热点推荐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